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社会学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倡老来俏     
提倡老来俏□/叶恨秋今天,追求服饰美,不应只是青年人的专利,老年人也需要讲究讲究。这不但合乎时宜,而且于身心健康大有种益。我们应当提倡“老来俏”。根据医学家的调查研究认为,适当而合宜的美容、修饰会给人带来生命的活力。特别是老年人,经过一番修饰,会显得...  相似文献   
2.
乐道人之善     
亲朋好友闲谈,免不了开心追乐,议论他人。其中谈论他人是非者有之,说长道短评头品足者有之,散布他人小道消息者亦有之。如我的一位朋友,说起他人的缺点、毛病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对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却缄口不言。久而久之,他因鼓唇弄舌影响了与老朋友、老同事几十年的友情,自己也日益被孤立。对于谈论他人,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倡导“乐道人之善”。实事求是,肯定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并不是无原则的吹捧奉承,也不是别有用心的溜须拍马,而是一种客观、公正。善于学习的人,总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岂会只盯着别人的弱点和毛病!乐…  相似文献   
3.
品味唠叨     
叶恨秋 《老年人》2006,(1):42-42
农家喝茶,不像城里人在茶馆那样讲究。高雅斯文,细品慢饮,是文化人的作派。农家喝茶,则牛喝马饮,虽然有些不雅,但能喝出乡土情趣,喝出稼穑艰辛的清淡味。农家茶,其实就是家常茶,平时自家备用,有客也用来招待客人。我的家乡地处湘东,是茶叶之乡,家家户户备用的茶叶,无不采摘于各  相似文献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控制吸烟“七年计划”,我国从1992年开始在香烟盒上印制“吸烟有害健康”标志,提醒烟民自觉戒烟。国家同时还规定,不准在媒体和公共场所发布香烟广告。然而,环顾如今的广告市场,香烟广告无处不在:一些大型文艺晚会和运动会在醒目位置打有烟厂的名称,公益  相似文献   
5.
乔迁新居,亲友祝贺。一番热闹过后,生活又恢复了宁静。时间久了,便感到住在封闭的高楼里,陡生许多寂寞和惆怅,邻里间的隔膜有如道道高墙,阻挡着照进心灵的缕缕阳光。常言道:“邻居交往好,如同捡得宝。”我常常想念以前住的那个大院和那些老邻居。那时候住房拥挤,我们几十户一家挨一家住着,生活清苦,但是大家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处融洽,关系亲热。平时,哪家吃点儿新鲜,也要招呼左邻右舍尝尝。逢年过节,你到我家走一走,我上他家串串门。那种气氛,真如春天一般温暖,大家庭一样和睦。如今,房子高了,人却远了。孤独中我想起了串门。晋代诗人陶渊…  相似文献   
6.
不少幼儿园目前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语言课教汉语拼音,布置家庭作业;数学课背乘法口诀,还学什么几何概念。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诸如“音乐幼儿园”、“国画幼儿园”“外语幼儿园”等专业幼儿园,收费不菲,学习任务不轻。幼儿园本是孩子自由嬉戏、享受童稚之乐的乐园,是不需承担多少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的。可如今的幼儿园,却为了迎合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愿,拔苗助长,以学校的教法来“催熟”孩子,这有悖幼儿园设立的初衷,也将把幼儿教育拖进死胡同。把快乐还给孩子@叶恨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8.
叶恨秋 《老年人》2008,(5):31-31
儿子高考名落孙山后又上补习班学习。我发觉他记忆力较差,经常头晕,身体支持不住。上课没精神。老师说他的成绩一直不太赶得上。2005年高考,他又因58分之差再次落榜。内弟向我介绍了蜂王浆的用途和疗效,我立即请他从长沙买来“明园”鲜蜂王浆。给我儿子服用10天后,他说精神好多了.睡眠质量提高了,学习的劲头足了,  相似文献   
9.
叶恨秋 《老年人》2003,(10):45-45
诗主要是以情动人,而不是以理服人,这就得借助形象(物体),通过比喻,给读者以具体的感受,从而引起共鸣,受到感染。古往今来,不少家传户诵之作,多是这类作品。拿曹植的《七步诗》来说,就成功地运用了形象思维。“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以“煮豆燃萁”喻其兄曹丕对自己的迫害,十分形象、贴切、感人,以致“帝(曹丕)深有惭色”。要是曹植不用形象来比喻,而是直接说理,也许会更加激怒曹丕,甚而引来杀身之祸。再看明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从小心怀大志,12岁就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咏石灰》诗:…  相似文献   
10.
品味唠叨     
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曾经很讨厌老伴的唠叨,尤其是在心烦意躁时。好在她的唠叨不是暴躁的斥责和恶毒的挖苦,而是温柔的倾诉和友善的埋怨。所以,真要抵制和回击总是于心不忍,就只好麻木地不予理睬,或者装聋作哑,躲之避之。这样经历得多了,老伴的唠叨有所收敛了。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