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3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墨白  长青 《老年世界》2007,(22):8-9
父亲担起供养儿女读书重任 1980年秋,河南省罗山县周党镇杨寨村老实巴交的村民沈忠庆和一个叫韩桂芝的善良姑娘结婚了。之后,他们生下了一对儿女。夫妻俩辛勤劳作,虽然生活清苦,可心里却觉得很甜。  相似文献   
2.
正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可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小受尽旁人的冷嘲热讽,在父母的叹气和眼泪中长大,没人肯给他们机会实现梦想。自卑、孤独和愤怒像毒蛇一样夜夜啃噬着他们的心,是自救还是等待救赎?2013年10月30日,已经入伍一周多的于鑫给汪立彬打来电话,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圆梦后的激动和狂喜。汪立彬在电话那头兴奋地听着,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接到过多少回感恩的电话。开办口吃学校以来,他已帮助300多个孩子找回了人生,找到了幸福。原本不敢上学的孩子,成为班里最活跃的尖子生;因为找不到工作,绝望想出家  相似文献   
3.
4.
同西方“灵感”说的神赐灵感观念相比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灵感”说更注重结合作家具体的创作实践感受 ,来揭示创作灵感的突发而易逝的特点以及它对作家创作想象活动的催发作用。古人论创作灵感现象还进一步透过灵感现象的表现特征而揭示它的产生原因 ,“积之在平日”是灵感生成的必要前提 ,而“得之在俄顷”则是积蓄在胸的作家与客观外物心物交感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文认为曹植的文学价值观是以其人政治理想为价值前提的,他的文学价值取向,取决于他人生坐标核心部位上的政治理想的价值选择.曹植的《与杨德祖书》,并非政治方面失意时之作,相反,正是他政治生命最辉煌时期所作。文中将辞赋与功名抑扬对比,意在表明其理想不在于辞赋,写辞赋只不过是他能力中的“小道”,他所追求的乃是从事大业,在政治事业上立功扬名.他的“辞赋小道”一说,道出了他在特定环境下的真实想法,并非“违心之论”.曹植前后期文学价值观发生转变,是他特定身世命运变化的产物,仍取决于他的政治价值选择,并非基于文学的独立价值立论.综合他对不同艺术形式所作的评论,可以总结出他的总体文学观,是以艺术作品是否具有社会政治功能为其价值判断.曹植主张文学作品要客载社会政治内容,主张以文学去参与政治大业,这是一种政治功利主义的文学观.曹植对文学地位的轻视,是相对于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而言,并不说明他否定文学本身的价值,仅说明他的选择而已.  相似文献   
6.
古代文学理论资料中有关艺术起源于人类原始劳动的论述相对比较稀少和零散,本文对此作出了大致的梳理,说明原始艺术胎育于原始劳动,劳动与艺术的内在节奏相一致,劳动的方式制约原始艺术的形式特点,劳动需求是原始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  相似文献   
7.
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存在课程资源开发不力,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材体系庞杂,学业考评本本化等诸多问题,为走出困境,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采取案例教学、模块整合等措施优化教学方法,改善学业考评方式,以提高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古代作家或批评家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价值观联系起来考察,认为他们的文学价值主张都是其人生价值观在艺术观念上的显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的文学政教价值观,在先秦儒家文论的基础上,到西汉前期已得到了理论上的定型。这种文学价值观念的价值取向,首先表现为经两汉时期的尊经崇古、依经立论上面,乃至造成了繁琐、庸俗的理论偏颇;到东汉前期,桓谭、王充等提出了注重的社会实际功用的主张,这一价值取向上的转向,是对文艺应有的实用价值的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从而创造出妙造自然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