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电视”已抢滩中国市场。在中国,有多少家电视机和影碟机生产厂家在为争夺市场占有率而挤兑、搏杀,可他们为何不顺应网络时代之所求,尝一尝“网络电视”的美味呢? 谁变被动为主动,勇敢地走向网络,他就会走出一条崭新的人生之路。 自谋出路 今年,22岁的邹鸿强,原本是福建省上杭县左田镇职业中专财会专业的一名学员,两年的财会课程学下来,校长告知他们:因没有申请到指标,这批人将不  相似文献   
2.
通过“模糊化”的图式来增进语言的效力,必须构建好简、众、活、雅这四个板块。简,“删削洗炼”,留下许多有意义的“空白”,使躯干凸现,真淳自见;众,“模糊语词”转化为群众的意念和行为,变成有口皆碑的公众语言和公众意识,活,指“模糊语词”具有变量性和随机性;雅,指“模糊语词”要表现得“高雅”,避讳粗俗。“模糊语词”是依靠语义的模糊性而获得思想表达的确定性。它的增效图式实则是由浅入深,软化生涩的专业术语,是引导读者对知识的应知、思考、转化的“第三只眼”。  相似文献   
3.
牛年说牛很难说出新意。要说出新意,得有“牛劲”。 “牛劲”,倔强执拗的牛气是也。为何“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牛的那点本钱大约就是靠的那股子“牛劲”。劳模王进喜何以能成“铁人”?原来他自比为人民的老黄牛,身上有股子拉革命车永不松套、奋力向前的“牛劲”。鲁迅先生何以能在国民党白色恐怖和悬赏通缉中仍战斗不息,病逝前一个月,体重仅有37公斤、肺烂掉五分之四,还“我自甘这样用去若干  相似文献   
4.
1997年10月,由“世界青少年组织”与“拉丁美洲青少年生存状态及其保护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网络青少年论坛”会议在巴西萨尔瓦多市召开,一位身穿旗袍的中国学生站在报告席上向大会作(《当今中国青少年的生存状况及其对未来的展望》的报告。这位作为中国5000万中学生的唯一代表,就是南京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李娜。有关李娜的报道详见《闯上国际论坛的中国女生》一文。  相似文献   
5.
华罗庚的统计思想孔章圣华罗庚是一位以”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话、大话、设迎话,科学罪人”和“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求实精神”为宗旨的数学家。数学家是精于计算与统计的。经过解放前国民经济中统计功能的失却和五十年代末期浮夸...  相似文献   
6.
做人确实要挺直了腰杆、堂堂正正的。但,必要时“弯一下”,后果也不至于会使脊梁得软骨病的,倒是有利于关键时挺得更直。“脊梁”是人的气节的象征。但,当欲置人于死地的利剑向毫无防备的我们拦颈砍来的时候,当发现我们飞速前行的事业列车前面  相似文献   
7.
超市大打拼     
土超市、洋超市,综合超市、专业超市,网点超市、巨型超市,2000年初,都市超市忽然“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令消费者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8.
“数学的头脑不但对自然科学极重要,就是对其他方面也是很有用处的。”华罗庚这句名言在他的社会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以“仿语”修辞术为例,他用科学家常常实现思维跳跃或思维突破的法宝,在表述自己的新认识新思想时.常常用旧瓶子装新酒。或用化学中的“置换反应法”,在模仿现成惯用语句时实现思维的突破,造出叫人耳目一新、别有思想的新语句。纵观华罗庚诗词,我们可将他的“仿语”手法归纳成“五个转换”──一、对立──转换论点式仿语“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只要略懂棋论的人多少知道这副对联的中心论点;“棋风”要…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八,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的人数达到十四万二千五百人,这是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美国二、六五亿人口,有八十万名律师,平均每三百三十个人中就有一名律师,中国十二亿多人口,有律师资格的仅有十万人(其中专职律师不足五万人),平均一万个人中不到一名律师。律师事业的兴衰是一个国家法制建设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面对这组数字之比,作为中国公民,有何感想?  相似文献   
10.
让我们将人生的某个阶段临时存放。 世纪门槛前,我们有必要平心静气,存放那一份曾经拥有。存放那一份自信。存放那一份失落。存放那一份遭遇。存放那一份感慨。存放那一份向往。存放那一份爱和恨。 存放是一种寄托。是一种“零”型的生存状态。 我们不需要把生命无端消耗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