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篇
社会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骅坳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中氯仿沥青C保留了早期有机质的特征,其正构烷烃的分布以双峰型为主,规划甾烷主要为C27〉C29〉C28的不对称“V”字型分布,反映生源以菌藻类和浮游动物为主。Pr/Ph比值接近于1,反映弱还原□弱氧化的沉积环境。伽玛蜡烷含量普遍较高,反映沉积水体高盐特征。孕甾烷和升孕甾烷普遍存在,说明样品成熟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体制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指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照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在查清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以协商的方式,说服劝导双方互谅互让,并且就争议事项达成一致,从而解决争议的一种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调解能够以温和的方式使争议得到解决,所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却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根据全国总工会2000年的统计,我国在企业中建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222888个,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35003件,调解成功的为80617件。而与此形…  相似文献   
3.
工伤救济程序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该条例的颁布与实施,在实体法上确立了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对于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维护职工的利益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德强 《中国劳动》2004,(12):13-15
实体意义上集体合同的理论与实践经过了10年的发展,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了,这种成熟表现在集体合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集体合同已在许多企业里得到落实。相比较而言,集体合同争议处理的程序性规定及实践的发展却相当落后,这种落后在理论上表现为集体合同争议的一  相似文献   
5.
孙德强 《中国劳动》2007,(10):22-23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劳动合同法》。由于现行《劳动法》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进而无法实现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组织在总体上进行劳动关系的协调。而《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尤其是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对于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德强 《理论界》2006,(6):246-247
加强信息披露是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上市银行必须履行的一项强制性法定义务。对照国际银行业的通行标准和资本市场的监管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机制仍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所以建构一个科学务实的银行披露机制也是我国国有银行改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专家纵谈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处理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相关立法研究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为深入探讨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问题,我们邀请了4位专家就其中重要问题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繁荣和发展我省文化的前提。我省文化未来发展的目标、路径等定向模糊,通过解放思想,推进河北文化大发展,确立新时期河北文化发展新理念,推进河北文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与发达的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宪法》和《劳动法》为劳动者所设定的实体权利并不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劳动者所享受到的实体权利比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要多,究其根本,根据程序法“无救济则无权利”的原则,我国的法律法规所设计的劳动争议处理救济程序不尽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改革开放50年来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不仅有利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本身的完善,更有利于劳动者的实体权利救济,从而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也就是说,一项劳动争议,如果未经劳动仲裁,一般是不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的,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来讲,劳动争议的仲裁是不可逾越的必经程序。当上述的前提确定下来之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劳动争议仲裁的受案范围决定了劳动诉讼的受案范围。如果劳动仲裁机构准确地、全面地受理了劳动争议仲裁的案件,那么,仲裁与诉讼的衔接工作就比较顺利,否则将立刻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是把不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受理了,另一个是把应当受理的劳动争议排除在外。如果是前者,那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