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社会学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孙蝶平 《老年人》2012,(4):44-45
1957年,毛泽东多次说过,"旧社会的一个内阁总理可以去当县长,为什么我们的部长倒不能去当县长",以此教育干部要能上能下。毛泽东提到的这个当过总理又去当县长的人,就是唐绍仪,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绝无仅有。受袁赏识力主共和  相似文献   
2.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1):42-43
司徒雷登是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但他热爱中国,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中国为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燕大之父司徒雷登的父亲是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创建杭州育英书院,1908年被委派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以为,在红军长征时期,国共两党之间只有刀光剑影、炮火硝烟。其实,为谋划合作抗日,其间国共两党也曾派代表进行过接触和谈判。  相似文献   
4.
孙蝶平 《老年人》2011,(10):36-3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光复,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0月22日,湖南率先宣布独立,立下“首应”之功,使湖北免腹背受敌之忧。其后,湖南更是全力支持湖北战事,为稳定武汉战局、巩固首义成果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5.
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地震引发了火灾、海啸和泥石流,造成142807人死亡或失踪,20多万人受伤,灾民达340余万人,财产损失至少300亿美金,给关东地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关东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各界捐弃前嫌,赈济日本,表现了中国人民救灾恤邻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并峙的双雄——同为安徽老乡,年龄相差12岁,性情迥异。两人同探近代中国的出路,共擎民主科学之大旗,政治理念及其实践路径却大相径庭,终致归宿不同。相交20余年,思想政治理念几达水火难容,彼此私谊上却是铮铮挚友。时代先锋共倡新文化胡陈相交,缘于《新青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综合性文化月刊《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2卷第1号改名为《新青年》),宣扬民主与科学,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多次委托上海亚东图书馆主人汪孟邹向胡约稿,胡盛情难却。  相似文献   
7.
孙蝶平 《老年人》2011,(7):40-4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创始人。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相似文献   
8.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40-41
中国近代海军军舰,以孙中山名号命名的有两艘——中山舰和逸仙舰,其中中山舰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中山舰,原名永丰舰,属清朝"遗腹舰",1910年由清廷海军大臣载洵和北洋海军提督萨镇冰向日本  相似文献   
9.
孙蝶平  闫妮 《老年人》2012,(10):42-43
汪精卫和袁世凯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负面人物。1910年4月,汪在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入狱之后与袁有了交情,至1916年6月袁一命呜呼,为期6年。二人的交往也曾对近代中国尤其是辛亥革命产生过一定的正面影响。袁汪初识1910年,为了回击梁启超等保皇党讥讽同盟会领袖是"远距离革命家",挽回民众对革命党人的信心,汪精卫、喻培伦、黄复生等谋刺清廷摄政王载沣,行前散发《致南洋同志  相似文献   
10.
说起晚清重臣,绕不开曾国藩和李鸿章二人。曾国藩是满清命运的挽救者,而李鸿章则是晚清命运的支持者。在内忧外患之下,他们苦撑晚清危局,开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历史进程,是维系清廷苟延残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