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实时程序设计语言DRTC++。它是在C++语言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增加了分布功能和通信功能,引入了活跃对象、共享对象、活跃对象的时间封装机制、对象的访问权限等功能。DRTC++语言有简洁的文法和清晰的语义。  相似文献   
2.
中华点校本<明史>卷89<兵志一>第2167页载:"京军三大营,一日五军,一日三千,一日神机.其制皆备于永乐时."这里的"其制皆备于永乐时",记载不准确.考察某项制度的成立时间,一般是从机构设置和其人员构成两部分考察.本文主要是在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对京营的成立时间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3.
档案资料记载表明代武官及其家属的优养,主要包括对老疾武官、残疾应袭舍人及故官遗母、妻、女等人的优养。明朝在前代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武官优养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永乐元年新旧官的划分,人为地造成武官之间的不平等,导致军队内部的分化,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追寻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是清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但是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矛盾、冲突不断,相应的民事纠纷层出不穷,从而对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严峻考验。为了应对繁杂的乡村民事纠纷,无论民间社会还是国家政权都不断探索符合乡村秩序和国家治理需要的解决方案。受儒家“无讼”观念影响,礼治规范与调处息讼成为清代解决民事纠纷的首选策略,州县官也因此具有了民之父母的宗法身份。但是清代的司法实践表明,“健讼”是社会的常态,民事诉讼的化解机制呈现多元模式。清代州县官兼具父母官与刑名官的双重身份,在民事纠纷的化解实践中,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都重视发挥官方“法治”的解决途径,并将其作为根本依据。清王朝在调整、完善、强化州县司法审判体制的同时,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各项资源,力争实现国家对地方社会秩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对于财务软件自定义报表功能应用,必须科学地进行初始化设置,遵循流程性和集成性原则,正确设置取数公式,开发自定义报表分析功能,提高会计人员信息化素养,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松梅 《东岳论丛》2004,25(6):175-177
军屯虽是明初军饷供应的主要渠道,但对其作用不宜估计过高,应当充分认识民运、开中法和犯人赎纳等形式对明初军饷供应的作用;明初的军饷供应以实物和劳役为特征,这主要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的。同时,这一特点的形成也与元朝蒙古游牧民族解决军费的传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8.
灾荒容易诱发社会冲突,乾隆朝中期,顺天府通州发生了一起乡民告赈案,面对灾情,地方社会、地方官、皇帝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置措施。身处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采取群体告赈的方式,谋求生存权利;州县官在处理告赈事件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地方社会与皇权的双重压力;乾隆帝以维护统治为首要原则,采取宽严相济的策略,及时调整赈济政策,缓和官民矛盾,从而到达秩序控制的根本目的。告赈案反映了清代国家与地方社会的多方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统治者根据京畿治理的需要,在北京设置顺天府作为特别行政区,实施有别于地方知府的特别行政管理体制。京师及周边地区的社会治理主要围绕顺天府展开,其中,京畿地区的赈灾救济事务大部分由顺天府承担。灾荒之际,顺天府除积极赈灾之外,还通过敬神、祀神等方式缓和灾荒造成的不利影响。祛灾仪式在京畿赈灾及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松梅 《现代交际》2014,(4):147-147
本文旨在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儿童本位的若干途径,主要包括: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增加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转变角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倡导教师多读儿童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