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小说“苦难”主题失重转换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悲剧意识的严重缺失造成某些小说中苦难向文字转换时的失重,二是某些作家对世俗化生存方式的过度沉迷,对苦难漠视和回避,三是文学中心旁落于政治意识形态或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致使部分作家的写作态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
夏志清教授曾认为“感时忧国”精神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其他各历史阶段的文学是不存在该精神的。但是,如果仔细辨析“感时忧国”精神的源流,深入分析十七年文学相关文本,我们会发现该精神不过是积淀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深层的忧患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置换与发展,它在十七年文学中并没有全然消失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对此,夏志清的相关文章也是充满悖论的。  相似文献   
3.
编译是软新闻翻译的必要手段。本文结合实例,在关联理论框架内对软新闻编译进行解析,一方面旨在证明软新闻编译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张锦 《经营管理者》2011,(8X):226-22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房地产企业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企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财务风险。本文就这一方面入手,对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等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全面的、有效的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远古神话产生起,中国文学中就流贯着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在儒家学说中得以发扬光大并在现代文学中演变为“感时忧国”精神。十七年文学中忧患意识并没有断流而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和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十七年小说对古老中国民众所遭受的重重苦难继续作了一定程度的书写与表达;二是十七年作家在以文学作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问题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性;三是十七年文学作品对现实生活仍保持某种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情感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和教学实践上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学生所存在的情感干扰因素,提出如何在教学中克服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苦难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很多作家在书写苦难的同时也对苦难的救赎之路进行了探索。新时期小说对于“苦难”主要叙述了三种救赎路径:一是为活着而活着的忍耐态度,二是逃离到宗教中去寻找解脱和超越,三是悲剧英雄式的反抗方式。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被界定为: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各种专业教育及少量高等教育机构设置的一般教育课程计划所提供的教育。其涵义随历史发展而发展,因国民教育制度的逐渐完善而趋于明确。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是鸦片战争后在西方的"船坚利炮"推动下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而产生的。为适应新的教育制度,我国在考试体制、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艰难而曲折的探索。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国家,在自西周起两千年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对世界各  相似文献   
9.
关于快递网络效应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快递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提出并分析快递网络的网络效应。快递网络效应意味着快递网络变化过程中价值在供给网络和需求网络上的实现,且供需两个层面的网络都表现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基于网络效应的快递网络演化方式可为快递及其它类型物流活动的市场、组织、政府管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上证指数波动持久性在牛熊市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研究表明,股市波动持久性在熊市会表现出比牛市更高的倾向,本文运用CGARCH模型检验了中国上证指数的波动持久性在牛熊市的差异。样本划分为3个熊市和4个牛市区间,并考虑了涨跌停板等政策变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股市在熊市阶段的波动持久性较低,在牛市波动持久性较高。鉴于以往研究通常把波动持久增大作为美国股市走熊的一种解释,我们的研究说明,这种解释在中国股市并不成立。我们更倾向于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解释波动持久性变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