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社会学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曹伯虎  徐志  张雅婷 《城市》2013,(7):11-14
一、引言从1994年加拿大环境学者克里斯·布拉德肖提出绿色交通结构概念开始,环境问题在交通领域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低碳问题的不断被热议,作为三大碳源之一的交通行业备受瞩目,国家各部委也先后出台了相关措施,鼓励和推动低碳生态试点城(镇)及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协第十三届年会将于2011年9月21日~22日在天津召开,其中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办天津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论坛.有关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开展了课题研究,并撰写了论文。共收到论文120篇,本刊特出专刊选栽部分论文,其他论文今后将择机发表。  相似文献   
3.
曹伯虎  范小勇 《城市》2007,(8):18-21
一、引言 一体化交通是以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调配、统一管理交通系统资源为目的,满足所有交通需求的综合交通系统.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是一体化交通最基本的特征.而一体化枢纽是指满足一体化交通系统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和引领城市发展方向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在一体化枢纽中,轨道交通以其运量大、延误小等特征起着关键作用,这也是一体化交通捷运化的需要.因此,一体化交通是建立在轨道交通网和都市圈的基础上的引导性综合客运枢纽.设置一体化枢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城市居民出行,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和城市交通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4.
曹伯虎  韩宇  徐志 《城市》2014,(8):23-26
正一、引言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京津冀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京津冀自身尚未形成合理的城镇群发展等级结构,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高度集聚,大城市病突出,人口、水资源、生态和交通等方面已成为北京承载力的短板,而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的区域服务辐射作用尚未发挥,河北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严  相似文献   
5.
曹伯虎 《城市》2002,(1):27-29
一、速度改变了世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运输从出现到普及,城市化的进程逐渐加快,产生了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连绵区,人类正在加快走进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与发达的通讯共同改变着时空距离,使我们面临着一个日益收缩的地球,速度改变了世界,地球正在变成一个村庄。  相似文献   
6.
曹伯虎  韩宇  徐志 《城市》2015,(12):3-7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实,京津冀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交通一体化作为协同发展的率先突破口,也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天津要充分把握历史机遇,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打造互联互通交通体系.作为率先突破口,不仅需要加快改善现状存在的多重交通问题,还需建设更高目标要求的交通体系.笔者在进一步梳理交通体系的基础上,从天津交通发展与区域全面对接的角度,从轨道、公路、港口、机场和公交等方面分别提出了交通规划建设构想.在此背景下,笔者从轨道、公路、港口、机场、公交等方面提出相关的交通规划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7.
大城市快速路系统规划研究--以天津市中心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伯虎  王国良 《城市》2003,(6):39-42
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区的居民出行总量持续增加,现有交通网络承受的压力加大,主干道机动车运行速度逐年下降,机、非干扰严重,道路建设上缺少大容量的机动车快速通道,单一的平面常规道路系统疏解交通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迫切需要形成以快速路系统为骨干的综合交通网络,改善中心城区交通紧张的状况,实现道路交通"12469"时空通达目标,即"1"--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快速路10分钟,步行至周围公交站不超过10分钟;"2"--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外环线20分钟;"4"--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另一点不超过40分钟;"6"--中心城区内任意一点到达滨海新区内任意一点及外围区县中心(塘沽、汉沽、大港、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宝坻、武清、静海、宁河、蓟县等)60分钟以内;"9"--中心城区到达区域范围内主要周边城市(北京、保定、唐山等地)90分钟以内.  相似文献   
8.
范小勇  曹伯虎  邹哲 《城市》2008,(5):26-28
城市社会羟济的发展必然带来交通量的增加,而交通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交通与环境问题.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特别是交通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蒋寅  曹伯虎 《城市》2009,(12):45-48
我国对环放式路网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城市环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但大多只注重定性分析环路的作用或侧重环路建设中的具体工程问题.仅有天津等部分城市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以天津三环十四射典型多层环放式路网为例.剖析其原有布局模式及其对城市与交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