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城市化作为二三产业发展在城市空间的动态物化载体,必然反映出区域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我国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联性,这种内在联系颇值得探讨。本文通过系统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偏离度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剖析中国产业结构演进对城市化的弹性影响,最后从优化产业结构的维度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化解村级债务是我国乡村治理结构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实证分析来看:村级债务问题能解决,但必须做到:裁撤冗员;合理创造村级集体收入;完善农村财务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本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否愿意转移、能否实现转移主要取决于预期收益与所付出成本之比较.后者不仅包括为实现转移所支付的经济成本,而且还涵盖相应的心理成本和社会成本.基于综合成本之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路径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的难点及相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其分散化的空间布局越来越制约其自身的现代化。本文从乡镇企业的社区性、向小城镇迁移的成本以及经营者缺乏外迁的动力等几方面分析了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的难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鉴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外贸和投资作为昔日驱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源,其拉动作用越来越不甚明显。相反,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则愈加显著,尤其是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作用更为突出。只有清除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障碍因素,才能充分释放农村居民的巨大消费潜能,拉动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和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而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剩余的经济特征将在很长时期内在我国城乡间存在下去,经验表明孤立地解决城市和农村两个封闭板块的就业,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构建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互动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殊的劳动力群体,对于支撑我国外向型经济长达三十余年快速发展功不可没。然而,为了应对全球经济景气下行和"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我国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由此迫使大量传统产业外迁乃至淘汰,现代产业资本有机构成又普遍较高,双重因素共同作用进一步恶化了农民工城镇就业环境,原本就十分逼仄的就业空间一再被挤压。许多农民工综合权衡留城与离城的利弊后,更倾向于返乡创业。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践意义更加突显。  相似文献   
8.
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是广东省实现"三个定位"和"两个率先"目标的最大挑战。自2013年7月正式启动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战略以来,作为重要抓手之一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显现出诸多问题。其原因有些是源于认识上的偏差,有些则是实际工作中的失误,由此而衍生出的后续问题严重束缚了辖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影响到促进省域内各地适度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整体推进。本文试图对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中新型城镇化战略存在的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探索并剖析引发相关问题的深层原因,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三大经济主体之一的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和服务居民生活等方面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刚性政策、资金不足、家族制运行模式等要素的制约,其发展态势明显滞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既要矫正认识上的偏差,又要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