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社会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儿童福利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儿童福利院的特征 绿色儿童福利院应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理念是运行儿童福利院的指导思想。儿童福利院具备不断完善自我管理的内在机制、具有体现可持续价值观的福利院文化,形成了自己不断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机制,能维持自身组织并有效抵抗外力胁迫,维护社会公正,儿童能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2.
[背景资料]2003年5月20日,南汇桃园家庭寄养服务中心上海市南汇工业园区成立,性质是民办非企业。至2008年,在上海市儿童福利院的业务指导和南汇工业园区的支持下,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中心的康复、教育、无障碍设施等硬件建设已渐趋完善,工作重心转向寄养家庭服务、社区康复和特殊教育等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展迟缓儿童的特征和早期干预方法 体格发展迟缓的特征及干预 体格发展迟缓的特征:由于寄养儿童可能因早产、母体营养不良或生长环境恶劣等原因导致体重低,故他们大多属于高危儿童.  相似文献   
4.
儿童福利机构中的类家庭养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类家庭养育模式 类家庭养育与传统机构养育的不同 类家庭养育模式在很多方面的优势对幼童的健康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从结构角度来看,家庭由相对较小的团体构成,尤其是相对少的儿童。如果孩子不止一个,那么不同年龄、性别、或者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住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儿童友好型教育环境特征 教育环境包括与儿童成长相关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及其结构程度,还有成人的教育方法,所有这些构成了儿童教育的生态环境。如何理解儿童友好型的家庭生态环境呢?生态环境的分析通常需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孤残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牛活环境不同于普通儿童,结合孤残儿童的特殊性和照料实践经验,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六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人之不"老" 作为生物人之"老"与作为社会人之"老"有着本质区别。在汉语言体系中,"老"有两种基本涵义:其一,指向生物人意义上的人的生理机能方面的发展状态,如年纪大、老年、晚年、死等;其二,指向社会人意义上的发展过程及完善程度,如历时长久、陈旧、富有经验、尊称等。  相似文献   
8.
“孤残儿童”兼具“孤”和“残”的双重特征,需要特殊照顾和特殊教育。家庭教育是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家庭教育方面,寄养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寄养孤残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应当坚撩以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和激励自我发展的潜能,注意评估儿童个别差异,强调因材施教。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在开展家庭寄养工作中,总结出寄养家庭教育指导的四种形式:集中培训、经验分享、社区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和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北京、安徽、上海、山西、四川、吉林、云南等地逐步开展了现代意义上的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迄今已有近10年,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模式己得到广泛认可。从最近两三年的发展看,孤残儿童家  相似文献   
10.
小蕾,16岁,轻度智障,4岁时进入现在的寄养家庭,即将初中毕业。寄养父母均已过50岁。当问及成年后的生活打算时,小蕾答道:“我没有想过,我就想留在爸爸妈妈身边。”寄养母亲表示:“12年的生活很有感情,她就如同我们的亲生女儿一般。我虽然身体不太好,但我保证只要孩子愿意,我会一直照顾她到我不能照顾为止。孩子成年后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