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旅游业蓬勃兴起,乡村振兴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路径,乡村振兴发展已深刻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乡村建设。乡村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整体振兴的关键和突破口,而推动乡村特色旅游项目高质量、大规模发展是培育我国乡村产业品牌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海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分析探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百五十年前,鸦片战争的浓烈炮火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随后被迫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迭遭破坏,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同时,由于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促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又进入了半封建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就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标志。鸦片战争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一直受到老革命家的重视,他们对鸦片战争的研究和论述,不仅在于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而且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值此鸦片战争一百五十  相似文献   
3.
强化党的领导、进行根据地建设、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改革是刘少奇敌后抗战思想的四个组成部分。他认为,加强党对抗战的领导,要从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入手;进行根据地建设,重要的是要抓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的建立与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开展武装斗争既要有站在抗日前线的抗日的军队和那些武装起来的人民,又要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展土地改革,必须为土改立法并总结推广土改成功经验。这四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刘少奇成功领导敌后抗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兆祥 《齐鲁学刊》2007,12(6):41-46
晚清十年,清政府在内外压力之下进行的与外交相关的立法,推进了近代中国的外交最高权力划分的法制化进程:谕旨设立的"新政"统汇之区"督办政务处,开始全面参与最高的外交决策,并进而形成了皇权之下的军机处、督办政务处二元外交决策机制;《钦定宪法大纲》则第一次明确的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皇帝的外交权力范围;《资政院院章》规定了资政院对外交事件的"议决"权,《内阁官制》下的外交行政权表现为皇帝主持下的内阁总理大臣与外务大臣的权力平衡,《弼德院官制》则赋予弼德院对外交事件的顾问权;《十九信条》则最终把外交决策权交给了国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