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爰田"(一作"辕田")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土地制度,在<春秋左传>、<国语>、<汉书·地理志>等史籍中均有记载.春秋时晋国"作爰田"后,很快强盛起来,至晋文公时就成为号令中原的霸主.自此,晋国长期左右春秋的局势,几度登上霸主的地位,国富兵强,雄踞中原,这与"爰田"制的实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夏朝王室后裔在被封侯之后所建立的杞国,到春秋时其地域在何处,都城经过几次迁徙,由于历史记载的简略,学术界至今众说纷坛。有学者甚至认为,“杞分两国”:一个是殷代时建立的杞国,在今山东新泰一带;一个是周武王分封的杞国,初在河南杞县,齐桓公时为淮夷所病而迁缘陵①。歧说纷出,莫衷一是。清末道光、咸丰年间,在今山东新泰出土过大批杞国铜器。对于这批铜器的年代,有的说“属穆王时代(或略早)”②,有的说当周厉王时,又有的说是春秋中后期物。至于这批铜器为什么在新泰出土,学术界也各有不同的说法。鉴于上述歧异的观点和…  相似文献   
3.
<正> 《国语·鲁语》载孔子对季康子说:“若子季孙欲其法,则有周公之藉矣。”《左传·哀公十一年》也记有孔子同样的话,惟是“周公之藉”作“周公之典”。历来评论孔子的人,多以此为据,认为孔子既然主张效法“周公之藉”,要求恪守“周公之典”,那末,他是顽固地站在以周公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妄想复辟“藉”这种残酷剥削奴隶劳动的奴隶制,该属无疑的了。这实在是对孔子思想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4.
大禹治水地域与作用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疑古思潮的影响 ,学术界对大禹治水往往视为“神话” ,或将信将疑。本文综合古文献和考古学成就 ,探索大禹治水的几个主要地域 ,并分析其治水范围所以广阔的深刻原因 ,以及大禹治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大推进作用和划时代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封建社会官商关系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官商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意义重大的问题。透过它,可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以及为什么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学术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传统的抑商政策,因而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生长,导致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其实这种观点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商之间,固然是矛盾的,封建政府因为商人在经济上“上争王者之利”,“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同时又恐其在政治上“生大奸”,因而采取加重赋税、贬抑地位、甚至强制剥夺等办法,横加打击。但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官商之间,又是同一的,他们千方百计互相依赖,互相利用。甚至可以这样说,在矛盾和同一这两种关系中,同一是其主要方面。本文拟从这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它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影响极其深广。解放以来,学术界对其作了大量的研讨工作。目前,对于老子其人即老聃,活动于春秋末年;《老子》其书基本上为老聃所著,大家的看法已趋于一致。但对于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道”论的性质,学术界的意见还十分分歧:除了“文革”前的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观点外,最近又出现了老子的“道”具有“两重性”、“二元论”的主张。我们认为,老子的“道”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其它“唯物主义”和“二元论”的两种意见都是站不住脚的。本文即拟就这个问题,作详细的辨析。  相似文献   
7.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文《尚书》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重要论据,说古文《尚书》是搜集旧籍引语而编造出来的。通过对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得出六条反证,说明古文《尚书》决非编自旧籍引语,而是别有来源的真古文献,因而对其学术价值应当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形成于何时,这个问题不仅牵涉到中国古代社会史的分期,而且直接关系到春秋战国间许多思想家阶级属性的确定及其思想的评价。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然而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分歧的关键也愈来愈明朗化。本文拟对西周至战国时期土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考察,对一些有争论的方面作必要的辨析,以期使这个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周人克殷之后,就“把殷民降为种族奴隶”,或者叫作“宗族奴隶”,西周建立的是“种族奴隶制国家”。最近有人再次提出“种族奴隶制”说,认为它是西周时代“奴隶社会的特点”。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尚书·周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等西周初年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许多资料来看,西周政权并没有把段民视为“种族奴隶”,而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五至三世纪,战国时代的各国国君,如魏文侯、赵烈侯、楚悼王、韩昭侯、秦孝公、齐威王、燕昭王等,都在谋求变法改革,形成了一股风靡一时的改革潮流。这次席卷各国的改革运动,内容相当丰富,又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因此,了解这次改革的背景、分析其改革的措施,总结它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在今天来说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战国时代各国的变法改革,主要是由这样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政治秩序的混乱。如各地“多盗”、“盗贼公行”(《战国策·韩策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