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琪 《现代交际》2012,(8):50-51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点内涵十分丰富.它是社会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增长和效率的提高,公平相对被忽视,社会矛盾多元化、复杂化并呈现蔓延趋势.与自身实际相结合运用与发展马克思公平正义观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
3.
按照每级词族数量相等的原则将RANGE BNC词表与国内词表分成四个等级,分别比较国内外两个词表的重合度以及不同的词汇表测量的词汇量对二语学习者英语水平的区分度。通过比较两个词表的异同,对未来国内词表的修订与完善、构建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琪 《晋阳学刊》2009,(4):87-89
孙中山的社会福利观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传统,又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西方福利思想的影响,形成他颇具特色的社会福利观,成为其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孙中山关注社会弱势群体,认为为国民提供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倡导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孙中山的社会福利思想对民国的社会福利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社会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国民军是大革命时期从北洋军阀分化出来的具有进步倾向的军队。国民军的出现是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 ,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冯玉祥在实现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发展个人势力的强烈愿望与长期受排挤打击的现实 ,使他寻找一切机会 ,希图独立。目前在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中对这一派系的研究较少 ,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北洋军阀分化演变及其衰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就是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及其变动的终极原因的哲学学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气质,人们的思想气质又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是这种学说的代表者。他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产生许多好的思想和气质:“对自己  相似文献   
7.
一、分歧在哪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哲学界展开了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这场争论,从一开始就有陈伯达和康生插手,他们无中生有,谣言惑众,逐渐把这场学术争论变成了一场政治迫害。粉碎“四人帮”之后,杨献珍同志才有机会发表文章,进行答辩,直接阐述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了解争论双方分歧的焦点和实质,无疑有极大的帮助。分歧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构想,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川润提出的。1987年9月他在日本《经济学人》杂志上发表题为《提倡建立“环日本海经济合作区”》的文章,主张日本、中国、朝鲜、韩国在航空、贸易、基金等方面建立合作,这就是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构想。这一构想虽有缺陷,但由于它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有其合理性,因而引起各国的重视。迄今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应包括的国家比较一致的意见是由在地理上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朝鲜、韩国、“蒙古和中国的六省二市(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和北京、天津)、俄罗斯的远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了。马克思在世时,恩格斯就说过,使马克思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0页)在唯物史观的许多著作中,第一本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划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的概念出现较晚 ,对灾害的研究却由来以久。民国时期灾害频繁 ,危害甚巨 ,推动了中国灾害科学的研究。从民初开始 ,尤其是二三十年代 ,中国的灾害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天文、气象、地质、地震、水利等学科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得益于国内科研条件的改善和一批像竺可桢、翁文灏、李仪祉这样著名的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努力大大地推动了灾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他们把灾害科学研究从传统带入现代 ,为减灾防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