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紧接着,在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为当前我国各地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计划提出了总体部署。这标志着,我国城乡发展进入了切实破解城乡二元格局困境的新阶段,此阶段要努力解决好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毋庸置疑,我国广袤的乡村大地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宏观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特大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过度拥挤和压力、环境污染和疾病、城市灾害和忧虑、人情冷漠和失落,以及贫富极化和冲突”等五个方面.经济发展阶段、城市规模和社会文化类型等因素导致城市问题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城乡规划可作为城市地方政府在全球化、城镇化进程中干预城市问题的政策工具,可作为维护城市发展公平、公正的社会工具,并可作为环境改善的设计工具.通过更为合理有效的规划途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中国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探讨了生存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与控制发展等基本问题,并结合城乡建设领域,指出深入研究可持续发展须进行必要的时空、角色和内涵界定。文章进一步提出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领域内把可持续发展与专业研究相结合进行开拓性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社会生态链”这一概念较好地解释了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关系的结构模式,有助于解释社会关系中集团利益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结构稳定或失衡的原因,可以解释货币具有缓解社会链接冲突和矛盾的重要作用,并揭示城市空间的社会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社会生态链”多元结构对城市空间多样性具有相应的要求,社会生活的丰富性需要多样性的城市空间来承载.基于“社会生态链”理念,规划策略应加强对城市空间现状的调研和评估;注重传统城市空间“斑块”的保留和功能转型;提倡土地混合使用以承载多元社会结构;适当运用小街坊划分方法,增加小尺度公共空间;加强公众参与规划过程和决策,体现多元社会集团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汇聚力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近年来我国各地相关实践综述,并结合笔者8年来组织同济师生团队参与浙江黄岩乡村建设的实证,提出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6大优势,即:以研究为先导汇聚科研力量精准施策;以文化为视角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导乡建适用技术应用;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