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合理的空间规划和管理导致了城市蔓延和交通拥堵等问题,并带来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以及公众健康等挑战。随着健康城市逐渐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理念,构建健康的城市交通要素和交通系统变得日益重要。然而,我国交通规划与管理范式仍以保持交通畅通,尤其以机动车的通行效率为主,而相对忽视了对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健康效应的关注。在健康城市理念和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剖析健康城市与城乡规划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在支持健康城市发展中的作用,最后提出基于健康城市理念的交通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央向地方政府、政府向市场经济的渐进分权,强化了地方政府社会经济的权限以应对激烈的竞争,但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政府间的政策选择阻碍区域发展。跨界管治强调打破各级政府间行政分割,促进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层面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成为都市区治理的重要策略。现有研究关注跨区域、省域和市域的跨界管治,缺乏对都市区内部跨界管治与协调的关注。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宁波都市区外围地区呈现"离心化"趋势。如何降低都市区中心城与外围地区的行政区障碍,整合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联系对都市区发展日益重要。在分析宁波都市区中心城与外围地区的跨界发展需求、管治协调机制和面临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都市区空间整合和协同发展的策略,包括建立中心城与次区域的规划体系和协调机制、构建多样化空间协调与互动发展模式、发挥社会资本项目带动与区域协调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东南沿海村镇地区应在“美丽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总体要求的基础上,贯彻生态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生态社区和谐等生态化建设原则,遵循村镇生态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积极构筑村镇生态建设的顶层体制及规划体系,开展生态建设技术的本地化集成应用,形成注重公众参与的决策机制。以宁波北仑河头村生态化建设为案例,分析了该村镇地区可借鉴的生态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4.
超大城市现有交通问题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正在逐步凸显,在意识到快速小汽车机动化与城市空间的不兼容之后,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采用多种规划手段和政策工具进行交通治理。其中,深圳市作为首批部市合作"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在应对交通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和政策调整的探索,包括建立公交专用道、小汽车限购政策、互联网公交供给模式等。这些政策工具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问题?如何对这些规划和政策工具开展合理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完善?为此,剖析了深圳超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多维度属性,进而从政策分析的角度理解各种规划或政策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完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