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2.
金融市场的社会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社会学的视野审视了日常生活中日显重要而往往被社会学家所忽略的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主要运用大众行为理论、感染理论、价值增加理论、收敛理论、认知失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等社会理论来研究证券市场,同时考察了几种情景因素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以及时髦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3.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国内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评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活质量研究兴起于 2 0世纪 60年代的美国。中国在 80年代以后开始重视社会指标和生活质量研究。中国小康社会的生活质量指标研究成为社会学学者们关注的领域 ,中国目前只能选择客观指标的原因、体系及其权重  相似文献   
5.
西部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以昆明、兰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西部城市昆明和兰州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某些个体特征差异(如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和个人收入)对人们的满意度差别有一定的解释力,而另一些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则没有解释力;工作、消费与公共政策满意度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总满意度的较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对西部城市昆明和兰州I居民的主观生活质量进行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满意度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某些个体特征差异(如文化程度、就业状况和个人收入)对人们的满意度差别有一定的解释力,而另一些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则没有解释力;工作、消费与公共政策满意度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总满意度的较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崛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8.
与武汉市相比,杭州、青岛两市在基本小康建设和全面小康建设初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国家基本小康16项指标和人民生活质量24项指标的比较框架下,武汉市目前在经济总量、城乡分化、生态环境和人才竞争上与杭、青两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鉴于杭州以优化环境立市、青岛以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品牌立市,武汉则应针对自身特点,重点解决“三农”问题、实施品牌战略、营造区位优势以及加强城市软硬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