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4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三维”即交际维、文化维和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角度出发,对丽江世界遗产景区的英译文进行举隅解读,探讨外宣翻译的“三维”转换。译者在产生译文时,在交际维上应对原语信息进行适当处理,在文化维上应突出文化内涵,在语言维上应注重语言形式和修辞的转换,以此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外宣翻译。  相似文献   
2.
著名诗人闻一多在一百小诗里写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以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色彩》)在此首诗里,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顽强不息的战斗精神,同时也指出了色彩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文化意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与尊卑等级。这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在我国的周代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冠服制度,天子、诸侯、大夫、士在祭祀、上朝…  相似文献   
3.
“诗学”本是公元前三世纪希腊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一部著作的名称,后来西方一直把它作为文学理论的别名,因此“诗学”可以等同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近年来,比较文学理论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比较诗学”作为比较文学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便提了出来。它的对象是两个国家、两种民族以上的文艺理论;它的目的在于探寻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比较诗学”也叫“共同诗学”。一中国“比较诗学”的源头可以上溯到1904年王国维的《尼采与叔本华》,特别是鲁迅1907年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鲁迅在他的文章中通过比较各民族文学发展的特色,研究了文学的作用。他指出印度、希伯莱、伊朗、埃及等文化古国,由于政治上的衰微带来  相似文献   
4.
评价尺度是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基本问题之一,它是使用者评判建成环境好坏、优劣的重要测度标准。为弥补目前环境评价尺度研究方面的缺失,建立与儿童使用主体相一致的建成环境评价尺度,对儿童常用语义量词进行汇总和筛选,采用五级线分刻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基于儿童的理解,通过问卷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双侧5级区间评价尺度为:很(负面);有点(负面);中等;有点(正面);很(正面);单侧5级区间评价尺度为:不;好像有点;比较;很;特别。  相似文献   
5.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人们酷爱鉴赏艺术确与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有关吗?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呢?本章将在下面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2,(4):122-125
魏明伦的戏剧创作不以选材取胜,却散发出迷人光彩,究其原因,是源自于形式的巨大魅力,构思的奇特精巧,语言的巧妙运用,表现手法的大胆创新,使他的戏剧创作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7,(2):177-183
张爱玲有着深厚的文艺修养,她的文艺评论不仅涉及面很宽:文学、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戏曲、服饰,而且见解独特.她的创作思想主要是强调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表现平凡的普通人.她喜欢素朴,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遽动荡变革的时期,也是文艺思想大转折的时期。晚清,中国社会已由封建社会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封建主义进入到旧民主主义。这种社会性质的演变,必然赋予社会生活(包括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以许多新的内容和特色;晚清小说的创作及晚清的小说理论,也因之而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价值观念。 与中国古代的小说理论相比,晚清小说理论有哪些独具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9.
采用“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以双关、典故和重复三种修辞的翻译为例,探讨了《葬花吟》霍译本中言内意义及相应功能的再现。分析表明,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言内意义及相应功能在翻译过程中的流失。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言内意义的转换,尤其是修辞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文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烟生 《江淮论坛》2004,(2):129-136
王蒙对文学的认识是精辟而又深刻的。他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生命现象。文学的艺术性体现为它是一种构思的艺术,叙述的艺术、独白抒情的艺术和语言的艺术。不同时代的作家有不同的特点。文学是精英的也是大众的。艺术比奖金崇高百倍。价值的追求是多元的,尝到艺术真味的作家,不会为了钱而放弃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