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3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使会计人员从那种日夜埋头于抄写、计算、整理、汇总、核对等繁重的手工业中解放出来,但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应用不仅带来了传统手工会计的革新,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看似风平浪静,其实问题多多,如面临严峻的德育形势, “德育让位”的现象大量存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和体现等.本文据此提出了给力农村中小学德育的策略,如构建良好的德育网络,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开展德育活动等,以大幅度地提高农村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赣傩文化是华夏文明宝贵的文化遗产。将赣傩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到设计教学中,既充实了设计教学的内容维度,又拓展了赣傩文化传播承袭的方式和道路。本文以促进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展艺术设计多维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发掘赣傩文化艺术元素在设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从改变教学思路、深入文化内涵、改革教学方式三大层面探讨了赣傩文化中艺术元素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以期能够增强赣傩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生存能力,发展拓宽其创新应用价值;进一步扩充设计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方式,提升高校对设计类人才的输出质量;拓展地域文化继承与发扬新途径、新方式的探索,进一步推动赣傩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官的趋中行为假说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有中国特色的联邦主义"和"晋升锦标赛"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转轨时期我国地方官员在面临经济业绩指标压力下表现出趋中行为的假说,这种行为表现为报告的地区经济绩效指标围绕着全社会的平均水平波动,而不一定要通过高报业绩指标的方式使该地区发展领先于其他地区.在转轨时期压力型和地方自主性制度安排下,名义权力、经济资源与晋升概率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我们对转轨时期我国地方官员趋中行为广泛存在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发展阶段的判断是制定下一轮改革与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先从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入手,得出了现阶段我国经济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的判断.然后把这种发展阶段下的企业成长放在不完善的转轨体制下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了我国在这个阶段中形成的以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为主的垄断性市场特征,并解释了这种特征背后的形成机理.最后讨论了将市场竞争引入重化工业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近年来人们从各个视角探讨其成因、分类、结构及消解等。本文拟从汉语文化语用学的角度重新阐释歧义现象的成因、消解途径,并以借而用之的语用观将歧义的主观使用作为一种语用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歧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企业来说,工资改革主要是扩大企业工资分配权力,除了国家控制工资总额指标以外,其余的权力全部下放给企业。本文试图对企业扩大分配权力后,国家管理分配的形式、手段和发展趋势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8.
工资与就业的关系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比例关系。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进一步研究工资与就业的合理组合,不仅关系到理顺微观经济活动的机制,而且影响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对此作些初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改革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的就业机制已势在必行。而代替它的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就业机制呢?目前,许多学者把马歇尔的纯粹市场均衡的就业机制作为我国的改革目标。我认为,现实中的任何一种就业运行机制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纯粹的市场均衡的就业机制是不存在的。如果根据我国国情进行选择,就会形成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市场均衡就业机制的第三种市场均衡的就业机制,本文提出这个问题,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0.
王珺 《学术研究》2000,(9):11-12
回顾 2 0年经济特区走过的道路 ,以开放带动改革 ,促进经济发展是一条主线。比如 ,在特区创办初期 ,不仅缺乏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生产要素 ,更重要的是缺少模式 ,只能不断地摸索。当时 ,经济特区被赋予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定位 ,这样 ,摸索的突破口首先从开放开始。突破当时极“左”思想的限制和体制束缚是需要付出巨大勇气的。经济开放不仅引入了外资和技术设备等 ,也逐步引入了市场机制、企业运作和管理办法。这就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矛盾与冲突。也就迫使原有的体制进行变革 ,不变革 ,外资企业就无法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