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及其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于美国,以存在主义哲学为基础,以现象学为方法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是人文科学的研究取向,是问题中心论的科学本质观,是整体主义的研究路线,以"道家的客观"弥补"科学的客观"的片面,从研究"物"的范式到研究"人"的范式,以层次整合的思维方式来研究不同于自然、物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论的贡献在于提出以人的特性去构建心理学的方法论,使心理学对方法论的思考由原来的对心理、行为的研究,转向为如何将人真正当作人来研究,从而使心理学方法论的建构回到了合理的出发点。它的局限在于对"人"的理解上的局限,使人本心理学家所倡导的心理学整合根基不牢,范围狭窄、成就有限。  相似文献   
2.
王红时  杨玉华 《职业时空》2008,4(6):148-149
一、生态系统发展观生态系统发展观是系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融合。生态发展观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是孤立的,它既受其内部因素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自然与社会生态环境中进行。个体主动塑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个体,个体力求达到并保持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以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校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华  王红时 《职业时空》2008,4(7):104-105
“和谐”就是“和睦”、“协调”之意。“和谐课堂”指的是课堂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课堂生成状态。“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指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助长,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状态,强调物质要素之间、物我要素之间的高度协调和合一。构建和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不仅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高等教育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微观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