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20篇
社会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聂茂 《老年人》2008,(8):43-43
几乎无法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有人认为,这种完美的错误,只有上帝能够创造。  相似文献   
2.
聂茂 《老年人》2008,(5):47-47
这是一个久远的故事。可是,它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一个日本家庭移居美国旧金山的罗尔可瓦小区。在那里,他们辛勤地种植玫瑰,由于技术到位,加之悉心看护,玫瑰生长得很好。这家人一周内至少有三个早晨要把玫瑰送到旧金山出售。不久,一个苏格兰家庭也迁移过来,他们比邻而居而且也种植和出售玫瑰花。  相似文献   
3.
聂茂 《家庭科技》2013,(7):15-16
自来水的"前身"是来自江河湖泊及地表、地下的水,在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流程后,变成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可供人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水。然而关于自来水被污染的新闻频繁见诸报端。在已经失去了干净空气、卫生食品的当下,我们还会有干净的自来水吗?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部分大中城市高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但由于户籍管理、教育衔接的不配套,他们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致使大量学龄儿童不得不留在原籍地,由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看管。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自然而然形成,这便是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5.
当经济全球化日益彰显中国影响力的时候,伴随着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中国新时期文学在世界文学的考场上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不仅赢得了国际同行应有的尊敬,而且为中国的文化输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第三世界文学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新时期作家的集体努力对第一世界文化霸权形成了冲击.这种冲击既有“渗透后的对抗冲突”、“观念上的强烈刺激”,又有“思想上的自我批判”和“知识上的内在反弹”等多种向度;同时,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创作实践扩展了杰姆逊第三世界文化批评理论的民族寓言说,丰富了西方话语体系,使长期处于“被审视”和“弱者”臣属地位的中国作家从第一世界文化霸权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以更加坚定和自信的步伐奔向文学的现代化之路,并在无涯际的空间里迎接全球力量的对峙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聂茂 《民族论坛》2014,(2):60-64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与评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江华瑶族自治县举行。来自文学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对陈茂智这部长篇小说处女作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深入的交流。陈茂智,男,瑶族,江华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大学文化,已在《民族文学》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戏剧作品300余件,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静静的大瑶河》,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华瑶族自治县作家协会主席、《瑶族文学》主编。其长篇小说《归隐者》于2012年10月由线装书局出版,书中描写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王山,《民族文学》资深编辑、评论家哈闻,湖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阎真,湖南省文联原党组成员、作家管群华等6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新写实”的创作主体试图苦心经营出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但实际看到的却是一切“生存空间都已经被集体意志所侵蚀、所消解化了”。他们共同努力,用“人民记忆”抵抗第一世界的“话语渗透”和本土文明的“自茧行为”。这个时期的经典文本虽然隐喻着创作主体的生存“尴尬”,但也寄寓着作者透过文化生产现实生活反思的精神指归。  相似文献   
8.
余华的创作.既不求助于精神的辩证法.也不利用人类的解放作为辩护手段.他使用“小叙述”创造文本配置,将西式话语本土化.使创作隐遁成为个人秘语。中国作家的主体意识总是在起始的时候见出话语对权力的抵抗.但这种抵抗因为创作主体获得的利益而渐渐削弱,甚至最终成为权力的“工具和效果”。余华后来放弃探索,就是最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板块上,马原写下了亮丽的一笔.这主要不是依赖他作品的内容,更多的则是他那恶作剧般小说叙述的"陌生化"形式.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有意识地创作了"活页小说",形成类似"元小说"的效果.但马原最终被读者抛弃与他最初被读者接受一样,都是因为"形式",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新时期"先锋小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人类意义的确认还是生存价值的指证,诗歌都在其中,如影随形。在商业因子无处不在的当下,热爱诗歌并执迷于创作的人往往面临着某种冒险。这种冒险对于每一个诗写个体来说,与其说是创作困境,不如说是生存警醒。在罗鹿呜的诗歌文本中,记忆和伴之而来的遗忘既是对冒险的诚实回答,更是对生存价值的体认和建构。在不断超越的诗写策略中,罗鹿鸣凭借独特的经历和对诗歌的感悟,完成了对过往生活的意义重述,也强化了对当下诗歌的美学关怀。虽然,在其借助记忆还乡的过程中,诗写策略也面临着传统文明衰落后所带来的新挑战,但这种挑战,应该视为优秀诗人承载生命价值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