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构社区工作制度化互动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发展着的上海城市现代化事业,需要有高效的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与之相适应。城市现代化的目的和结果,最终要在社区层面上反映出来。创造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制度协调、关系和谐、行为规范、社会安全、生活舒适的社区,是国外后工业社会城市当前普遍倾力的一个领域。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革命而来的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社会,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发展潜能,同时又缓解一些城市问题还催发或加重一些城市问题,而开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建设和完善社区管理正是在社区层面上适应这种情况的对应物。比之于西…  相似文献   
2.
国家民政部等14个部委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的文件明确指出,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并且属于第三产业。把社区服务正式纳入第三产业,并和社会保障体系相联结,无疑体现了一种战略远见,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拟从若干角度谈谈相关问题,进而探讨一下上海浦东新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问题。.一、社区服务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几无社会保障体系可言,有的仅是以就业保障为特征的国家保障或企业保障,更无社区服务行业,有的仅是街道和居委会所做的一般性日常事务。80…  相似文献   
3.
社会意识与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经讲过,社会问题产生于社会结构状况,但受篇幅所限,对社会结构状况如何产生社会问题这一重要之点,只从一个方面即构成社会结构环境的社会制度、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与价值等方面作过必要解释。其实,社会结构状况产生社会问题这一命题还有另一个重要涵意,这就是社会意识是社会结构状况与社会问题之间的一个中介,社会结构状况常常首先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社会情绪、社会心理等方面反映出来,然后才反映为社会问题。这里我们就这个观点讲些粗浅意见,以期引来指正。  相似文献   
4.
体制改革,无异于一场社会革命。一方面会带来巨大的社会进步,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改革的目的本来在于寻求一种合理的社会平衡(社会结构),为此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不合理的“平衡”状态。现在看来,改革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正是在两种平衡的交替和衔接上产生的问题,它集中表现为各种性质不同和程度不等的社会失衡, 一、我们面前有着两种社会平衡。静态与动态,平衡与失衡,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形态。长期以来,人们在观念上视秩序和平衡为一种社会的理想状态,把变动和失衡看作是一种非常态而予拒斥。事实上,就平衡而言,从不同角度理解,有积极的平衡和消极的平衡,也有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弗利(1469-1527)是世界历史大转折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思想家.四百多年来,他的声誉升沉多变,他的地位浮动不居;还有他的所谓“马基雅弗利主义”,在许多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充当着常在角色的怪影.这种情况表明,正确地评价他的学说及其所谓“马基雅弗利主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而要这样做,有几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相似文献   
6.
1 社会学把社会结构看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体现自身整体地研究社会和社会问题的一个聚集点,其中的道理就在于社会结构涉及的不是社会和社会生活的某个侧面,而是它们的全部,认识了它,就意味着把握了社会现实,就等于认识了国情,而这又是确定治国方略、改造社会现实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和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前者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毕生对师长的哲学观和社会观虔诚不二;后者从师柏拉图20年,是这位老师的“高足”,但又非处处唯老师马首是瞻,以致老师抱怨地说:“亚里士多德象小马驹生下来对它母亲那样踢我”。结果,在如何改造当时已开始动摇的希腊奴隶制社会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一 人人都有个性,每个人的个性总不会完全相同。恩格斯曾谈到:资本主义社会使人局限于一定特殊的活动范围,被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规模;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中,中央提出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战略目标,其中之一便是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已走过十个年头,今天重新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形成了两个悖论。一、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混合交替  相似文献   
10.
浦东新区脱胎于上海母体,东西部高度相似,加之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因而贫困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同样突出地表现出来,影响到浦东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对浦东新区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上海全市家庭规模,市区为3.18人,郊区农村为3.49人。浦东既非全部市区又非全是农村,共有138万人,若粗糙地按城乡各半户均算3.33人,那么浦东应有41.44万户家庭。其中由原黄浦、杨浦和南市三区划入浦东的人口近70万,减去其中的农业人口3.65万,属市区居民者为66.02万。再按市区每户3.18人计算,浦东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