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那薇 《人文杂志》2007,(3):36-40
海德格尔所崇尚的诗人吟咏的不再是表达的语言,而是与他的存在等量齐观的取之不尽的词语本身。庄子书中圣人的吟咏不是抒发对生活的哀怨和不满,而是让人经验无心之言声满天地、无所不通的威力。  相似文献   
2.
那薇 《中州学刊》2003,(4):147-151
道家强调在生存过程中的不沾滞利害、不关涉物我对立的生死一如的境域。海德格尔认为人是会死的走向终结之人 ,是在时间中生存着的人 ,是把生命整体带入生活每一瞬间的人。  相似文献   
3.
关于《道德指归》的作者和成书年代的争论很多。笔者采纳该书为汉成帝时蜀郡成都人严君平所作,实非伪书的意见。并对《道德指归》的哲学思想作一浅析。一、“无”是从“道德”到“万物”演化过程的根据严君平的《道德指归》成书于西汉末期,其内容之博大精深一直为历代学者所称颂。汉代注释老子的著作至今已所剩无几。我们可以把《道德指归》看作西汉老学思潮的代表。对《道德指归》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汉代老学,而且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魏晋玄学产生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4.
在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既不是词语,也不是表达。探讨语言不是把语言,而是把我们带到语言本质的处所,让我们聚集到成其自身之中。海氏通过雪花和晚祷的钟声把天地神人召唤来,使其融契为一体的世界。在庄子《齐谐》词语的召唤下,游气、尘埃、生物、苍茫之天以及昏黄的大地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5.
庄子与海德格尔在不可知论方面的相互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和海德格尔的不可知都不是怀疑人们在认识世界方面的无能为力 ,而是说明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去探讨人与天地的原初关联方面的束手无策 ,以便为人提供一个跳跃 ,从而取得人在大地上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6.
在道家和海德格尔看来生死不是客观存在的现象,而是需要以本心本性去体悟的生存状态。道家的真人与海德格尔的会死之人可以互相诠释。  相似文献   
7.
圣人不同于常人之处不在于他能够创造神明,而在于他能够守护与生俱来的素朴恬淡的本性。神圣并非存在于脱离世俗的高洁之处,而在寻常之中。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素朴之性是人原初、先天的存在,只要人存在着,他就不断地展开着这一素朴恬淡的本性,持续地敞开自身,肩负着它的生存,承载着它的本性,这一本性只能在冥默中显现,在玄同的境域中展开。海德格尔批驳了那种把人在世界中存在分为精神与肉体两个方面:即人具有精神特性;人的身体占据着空间,这两个方面都把精神和身体看作现成的东西。他认为寻根溯源返回到生存基础的过程是学习如何本真生存的过程,是去寻找与人擦身而过存在的过程,是重新持守存在、呵护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认为,诗化的诗人才把尚未说出的东西带向语言表达出来,他阐释的荷尔德林的诗歌保持着天籁之音的状态,庄子书中的咏叹歌吟用形而上学的主体、客体对立的思维模式很难解释清楚,我们尝试着用海德格尔在原初境域的声发响应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0.
卡尔·阿尔伯特②的《神秘主义和哲学》一书,要求人们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哲学的历史。人们以往总是习惯在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中去探寻哲学的特点。与此相对,阿尔伯特认为,至少2500年来所有的并且总是不断更新的哲学思潮涉及了对终极的追求,对囊括所有本真以及对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