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鸿胜 《科学发展》2009,(11):76-81
建立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上海市域城市群,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长三角城市群的战略要求,提高上海市域城市群能级和上海首位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实现较强国际竟争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产权制度的改革。因此,从产权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从最低层面的问题向上推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逻辑系统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核心是产权体制改革,产权改革就必须形成资产经营管理模式,而资产  相似文献   
4.
进入九十年代,上海整个战略性地位发生了变化,发展与改革从全国的后位走向前沿,经济格局实现了重大转变,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运行质量整体提高,1997年上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3000美元,为上海九十年代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2000年人均达到5000美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新特点和新趋势上海在整个九十年代的发展与改革中,呈现出了七大显著的特征和新趋势:特征之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相统一,经济抗波动能力不断增强。从九十年代以来上海国民经济连续七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比八十年代社会增长水平高了近1倍,1997年,经济总量规模比1992年翻了一番多,全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万元,比1992年扩大了2倍。按目前汇率计算突破3000美元。增长结构从原来依靠第二产业逐步转向第三产业。经济抗波动力能力的增强成为九十年代上海最突出的标志之一。八十年代,上海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状况是,先于全国周期性波动回落和后于全国经济周期性上升,上海的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GDP统计中,存在着没有质量的GDP增长,即有水分的GDP增长。我国要实现有质量的GDP增长,重点是要控物价、促消费、讲效率和求回报,力求:监管物价,将全社会的通货膨胀限定在一个可控的政策调控的空间内;适量增加高于通货膨胀率的劳动者收入报酬,以增加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政府采购讲求效率和公平、注重发挥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的有效性;讲求投资回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改变只顾眼前带动GDP增长的投资、不讲求社会回报的做法。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发展主要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7.
上海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关键是要理清发展中若干重大关系问题,如目标与目的、功能与效能、结构与同构、产业与就业、资源与财源等,从而为上海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统一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8.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11,12(2):122-127
以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出台为背景,回顾了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进程,对长三角区域合作的主要方面进行了总结,进而对“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海经济增长目标为10%,但从上半年的GDP实际增长的迹象来看,全年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作出艰苦努力.市计委长期计划处处长郁鸿胜同志从经济周期性变动规律出发,提出了六条《确保今年上海GDP增长10%的对策与建议》(P7).  相似文献   
10.
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奥]路德维希·冯·贝塔兰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对开放系统理论作了详尽的探索。研究开放系统理论对生产力经济运动的作用,其重要性在于:迄今为止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十分强调经济系统的平衡性,这实质上是在以封闭系统为条件下的进行平衡过程,而社会经济系统尤其在生产力经济系统中,它所表现的特征是一个开放系统,其生产的各种要素组成部分处在不断更换即分解和合成之中。因此,对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就必须将生产力经济运动扩展到开放系统理论中,并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