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1篇
  200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为金启孮教授在清代蒙古史研究中,对一些散在珍贵史料的归类综述。原为专著,这里选登其中的八篇。在序言中,作者还扼要论述了梁任公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是,满族文化的来源及其继承关系如何?自古至今发展的特点又是怎样?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在,除极少数屯落外,满族已经全部使用了汉文、汉语,其意义如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只是根据个人粗浅的研究,提出如下的初步看法,敬待这一方面的专家批评、指正。一满族文化根据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其来源有三,即:女真文化、蒙古文化和汉族文化,而满族文化的大发展却在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之后。现在分别说明于下: 满族文化与女真文化的关系:一般认为有继承关系,但是继承了些什么?继承的范围有  相似文献   
3.
前言《红楼梦》一书中所描写的衣、食、住、行,以及语言、称谓、家庭礼俗等等琐事,是我们研究民俗学、历史学的绝好资料。这些资料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探索,所得成果对于“红学”既是贡献,对于民俗、历史也可参考,确实能够一举两得。历来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对书中描写的是南俗还是北俗,看法不同,本文拟就《红楼梦》中反映的北俗,提出管见,以就正于这方面的专家和喜爱红学的广大同志。本文所说的北俗,狭义来说指的是满洲风俗,因著者曹雪芹世代隶属满洲八旗,改易满俗,是非常自然的事。然《红楼梦》所反映的风俗,仔细研究,实非满洲所独有,它还包括蒙古、达斡尔等各北方民族习俗在内,故严格来说,以用“北俗”二字较为恰当,  相似文献   
4.
五、语言《红楼梦》中的语言,颇值得仔细研究。王利器先生最近在《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一辑中发表了一篇文章《‘红楼梦’是学习官话的教科书》,内容讲的很有道理。况且书中包含着许多已经失传的北京俗语、汉语中夹用的满洲语等等,都是研究民俗学和语言学的珍贵资料。我这篇文章是只论北俗,只择要举数例于下: 1、小蹄子《红楼梦》中贾母等人喜欢骂人“小蹄子”。例如:  相似文献   
5.
库伦城 蒙古游牧记卷七土谢图汗部云“库伦,蒙古语‘城圈’也,地有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所驻之喇嘛木栅如城,故名。”松筠绥服纪略诗注:“所谓库伦者蒙古语城圈也,该处有喇嘛木栅如城,故名。库伦居土谢图汗部,其游牧最为宽阔,”龚之鑰后出塞录“苦另山,山甚峻,上有番僧奉大佛寺,及诸商贾俱集于此,皆与鄂罗斯国贸易者,下苦另山即鄂罗斯国,望之皆坦塗且有池塘溪菴,大小舟航,络绎其间,芳草长堤,桃李掩映,宛然中华风致,非复黄沙白草之地也。”按苦另即“库伦”之异写。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三“库伦者,圈子之谓也。(库读若平声)今有喇嘛圈子,圈内皆喇嘛。买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个民族都是先有语言,后有书写语言的文字。女真族自然不能例外。这里先讲文字后讲语言,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文字是有形的,而语言是无形的。有形的例证鲜明,无形的论据困难。先说女真文字,它创制于十二世纪初年,当时相邻的契丹族(辽)和汉族(宋)早已有了文字,阿骨打遂命完颜希尹和叶鲁在契丹字和汉字的基础上制成了女真文字,并接受了以  相似文献   
7.
从十七世纪中叶起,沙俄的侵略魔爪便伸向我国的黑龙江流域,遭到我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之后,才被迫暂时收缩回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凶恶而又狡诈的沙俄侵略者加入其他帝国主义侵华行列,从北方下手,吞并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对此,马克思尖锐地指出:“约翰牛由于进行了第一  相似文献   
8.
站在楼上,临窗而望,虽然仍是隆冬,但新年快来了,街上有种喜庆的气氛。看着寒风中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还有匆匆的行人,我忽然觉得自己这样悠闲地靠在窗前,捂着热热的茶杯,简直就是一种享受!虽然这享受很短暂,等会儿我也得出外奔波。幸福原来简单得就是一杯茶、一个姿势。幸福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这一分钟!这突然的感悟,让我陷入了沉思。我有一个同事,在家时父母和弟弟对她百般照顾,出嫁后丈夫对她更是呵护有加,连内衣、袜子都帮她洗,她对这些也没多么感激。突然有一天离婚了,她嫌弃丈夫只是个体育教师,没权没钱没地位。不久她…  相似文献   
9.
满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兄弟民族各方面的成就,综合提高,造成一种新的成就。因而,满族对祖国文化宝库有极其丰富的贡献。过去对满族有过一种偏见,以为这个民族粗犷好武,不学无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满族不但擅武,兼能擅文。只因清朝统治者限定满族全族皆兵,不准研习文艺,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满族在文艺方面难于发展。又兼清朝号召满洲青年,效死疆场是光荣的事,造成了满族群众主观愿望也以习武力荣。真正从事文艺的人,乃是极少数的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