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伊斯兰早期的《古兰经》注释学校看清真寺的学术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外化象征之一,清真寺具有的诸多功能在推动伊斯兰社会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相当长时期内所承载的学术研究功能,又使其成为伊斯兰文化形成、发展继而体系化的核心场所之一.其中,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公元610~750年)的再传弟子在麦加、麦地那、伊拉克创建的<古兰经>注释学校及其培养的杰出注释学家,就是清真寺学术功能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2.
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起,《古兰经》注释便逐渐发展成为伊斯兰文化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传统学科——主释学(‘ilma1-tafsir)。注释学历经两大时期形成并完善:口耳相传时期——枞先知穆罕默德时期到再传弟子时期;文字记载时期——始于阿拔斯王朝早期,结束期不得而知。注释学的发展以及涌现出的大量学术成果,彰显出历代穆斯林阐释《古兰经》微言大义的学术动态,反映了伊斯兰文化学术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伊斯兰教的渊源经典《古兰经》传入中国后,经过口传心授→口头译解→文字注释的缓慢发展过程,其基本大义终被中国穆斯林了解和认知。《古兰经》的中文注释,从时间和质量来讲,尽管较之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英语等语种对《古兰经》的注释,具有一定差距,但从世界范围内《古兰经》注释的整体格局来看,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为《古兰经》注释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中国伊斯兰教及其学术活动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古兰经》从象牙塔走向民间,结束了中国穆斯林绝大多数人不解其义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作为伊斯兰教的重要外化象征之一,清真寺具有的诸多功能在推动伊斯兰社会与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在相当长时期内所承载的学术研究功能,又使其成为伊斯兰文化形成、发展继而体系化的核心场所之一。其中,伊斯兰教黎明时期(公元610-750年)的再传弟子在麦加、麦地那、伊拉克创建的《古兰经》注释学校及其培养的杰出注释学家,就是清真寺学术功能的具体显现。  相似文献   
5.
古兰学(‘Ulūmal-qur’ān)是研究《古兰经》的基础学科,也是伊斯兰文化体系的传统学科。尽管古兰学是一门独立学科,但它因以《古兰经》为研究对象而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并由此产生了若干分支学科,经注学(‘ilmal-tafsir)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主干学科。古兰学与经注学在学科原理和认知经文层面的共性关系,既有助于人们了解和理解《古兰经》的文体经义,也为伊斯兰文化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言简意赅,包罗万象。自穆罕默德开始即释解其微言大义。圣门弟子遵经从圣,传承着《古兰经》注释工程。他们注释《古兰经》的依据与方法,为《古兰经》注释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学理基础;也反映了《古兰经》注释乃至伊斯兰文化的早期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指示后,中东研究学者更加重视“构建自主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知识体系”这一现实问题。学者们既需要转变认知范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构建路径,又需要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实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以中国为方法的方法论自觉。面对新的时代任务,中国中东研究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外交定位与科教兴国战略、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以及中央人才工作战略等三个重要基础,积极培养自主知识型的中东区域国别研究人才队伍。在建构包括中东地区在内的区域国别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过程中,既要避免陷入“中国中心论”的误区,又要批判吸收西方区域国别研究成果中的有益成分。也就是说,对中国特色区域国别研究的思考,其原点是对霸权关系的反思,及在此基础上围绕平等关怀展开的对战争、和平与发展的理论与制度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自公元622年以来,历代穆斯林学者秉承经训的创制(Al-'ijtihad)原则与精神,构建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及其学术体系.《古兰经》注释学('ilm al-tafsir)则是该体系中仅次于圣训学而成的最早学科.《古兰经》涵盖的多学科性质,决定了注释学既是独立学科,也是交叉学科.注释学的立论、界定、要求、方法均为注释《古兰经》确立了明确的注释理论和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历代注释家据注释学原理解读了《古兰经》基本要义,并彰显其集教义与文化为一体的经典价值和社会作用,从而使亘古不变的《古兰经》始因注释的变化而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相似文献   
9.
《古兰经》自问世以来就以宗教性(超越性)与社会性(世俗性)的二元一体结构确立了“认一论”信仰体系,改变了阿拉伯社会,催生了阿拉伯伊斯兰帝国,也使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得以诞生。但作为纲领性经典的《古兰经》并没有就所涉及的广博的内容逐一展开论述,只是以点带面地概而言之。因此,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注释,才能进一步彰显其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从而深度解读伊斯兰教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古兰经》注释也就成为阐发伊斯兰教义、研习和具体运用《古兰经》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0.
《古兰经》译著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是确立教义教理和立法创制的首要根据,是穆斯林社会生活和行为纲常的基本准绳.但因信奉者生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操不同语言,有不同文化背景,故<古兰经>的经典价值、社会作用与文化功能等难以全方位展现.这种情况随着伊斯兰教成为世界性宗教以后更加突出.于是,专业学者便追溯源经注经的法理渊源,秉承经训的创制原则与精神,展开了译注<古兰经>的长期学术工程,并制定了十分严谨的学术规范,从而有效保障了穆斯林信经而不僵经、释经而不越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