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8篇
社会学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阎崇年 《社区》2010,(20):5-5
星云大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境界。 崇年先生:我认为读书有三种境界: 一是“消闲”。这是最低的层次。人太忙,怎么办?要消闲,诸如对饮当歌,或串门闲聊,或居家独处,翻开书本求教。不管什么书,只要能读下去,凝滞的时光,如同涧底的暗流,渐次打发过去。  相似文献   
2.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黄衣称朕,是女真各部统一进程、建州与明朝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后金的建立,有一个从始“定国政”至建元天命的历史发展过程。“定国政”。一五八三年(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以父祖“十三副遗甲”起兵,数年间基本统一建州女真本部。努尔哈赤旋于一五八七年(万历十五年),在费阿拉筑城围栅,兴楼台衙署,建统治权力。《满洲实录》载:  相似文献   
3.
评读《天问——明末春秋》阎崇年明清之际是中国社会天崩地解、陵谷巨变的时代。大顺代大明、大清灭大顺,历史裂变,何以诠释?问地不语,仰问苍天。著名学者型青年作家林佩芬,就其间纷繁历史事件、众多历史人物,编织成历史小说《天问——明末春秋》,分作三卷,一百二...  相似文献   
4.
<正> 戚继光的先世与籍贯史载详明。其子祚国等撰《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一载:“家严讳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世家东牟,官卫尉,而为东海氏焉。考自始祖详,当元末时,从外氏避乱濠梁,居定远之昌义乡。会韩山童倡乱,徐寿辉等兵起,我太祖略地至定远,遂首先归附,选充小旗,戮力三十年。始除应天卫中所百户,后征云南阵没。上念开国功,授子斌明威将军,世佥登州卫指挥事。”斌子珪,珪子谏,谏子宁,宁子景通,景通子继光,六世相袭,定居蓬莱。正如《戚氏族谱》所载,自戚斌至继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遂家于登州,隶蓬莱籍。”戚继光在《止止堂集》中  相似文献   
5.
星云大师:自古以来,臣子嘴脸,千奇百怪,我归纳为“四种臣子”。 崇年先生:哪四种臣子? 星云大师:一是乱臣。乱臣又称奸臣、僭臣、贼臣。这种臣子不管大臣小臣,只有坏事,不会成事。自古以来,秦始皇的辅弼之臣赵高,唐玄宗的宰相杨国忠,宋高宗的宰辅秦桧,明崇祯的太监千岁魏忠贤,这些人都是瞒上欺下、一手遮天的乱臣,专门陷害忠良,使得国家元气大伤,最后国家的前途都是断送在这些人的手中。  相似文献   
6.
7.
爱新觉罗·毓君固先生的《末代皇帝的二十年———爱新觉罗·毓回忆录》出版后 ,相当畅销 ,引起反响。下面刊载四位学者对此书的评介  相似文献   
8.
阎崇年 《社区》2014,(8):41-41
皇家公主金枝玉叶,一直被人们所羡慕。现在独生子女多,流传一种说法:女儿要富贵养,把女儿当成金枝玉叶。其实公主既享受常人享受不到的富贵,也承受常人所不用承受的礼法约束。特别是在宫里娇生惯养的公主,一旦嫁为人妇,要面对反差巨大的生活环境和身份转换,很难享受到常人的天伦之乐,更要听任朝廷动荡的命运摆布。  相似文献   
9.
康熙帝第一次南巡是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为什么早不南巡,晚不南巡,而在这个时候南巡呢?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把三藩之乱平定,二十一年和二十二年花两年的时间把台湾海峡两岸合一了,中原的战火平息了,他就喘了口气,所以在康熙二十三年南巡。从北京沿着京杭大运河一直往前走,其中就到了扬州,回来的时候又到了扬州。《清圣祖实录》记载他的龙舟晚上停泊在仪征江边,康熙帝晚上是在长江上一个船上度过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与新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九七六年粉碎“四人帮”之后,一九七八年举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神州大地在经历十年“极左”长夜后,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展现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新局面。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来临,也标志着我国史学春天的到来。今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值此,谨对历史学略作回顾、反思与冀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