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社会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陆宇峰 《求是学刊》2014,(3):102-108
民族国家的政治宪法只是一种特殊的宪法,难以面向政治以外的其他社会领域执行构成性和限制性的双重功能,平衡诸社会系统的自治与扩张。在全球层面上,由于政治宪法始终无法运转,各种全球社会体制的离心倾向和相互侵犯更加严重,已经造成了新的宪法问题。全球社会宪法应运而生,旨在支撑和驯服不同的全球社会力量,因此呈现随体制而异的"片段化"形态。全球社会宪法片段之间必然发生的碰撞,应当依靠一种"新冲突法"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共领域既非“乌托邦”亦非“敌托邦”,而是互联网系统的子系统。“微博上的小河案”表明,网络公共领域基于独特的技术设置,自主生产了案件的重大意义,使之独立于主流媒体广泛传播。然而,网络公共领域与法律系统的观察范式截然不同;塑造网络法律舆论的不是法律因素,而是大众传媒和意识形态因素,归根结底是互联网系统的结构。就法治发展而言,网络法律舆论有益于保障法律系统的封闭运作,但也容易消解法律逻辑和化约法律问题,甚至加剧法律共同体的内部分裂,迫使司法子系统寻求权力的庇护。  相似文献   
3.
4.
1992年,英美法学界最负盛名的学者哈特去世,留给他的对手,另一位伟大的法理学家德沃金,一篇字斟句酌的辩论文章《哈特(法律的概念)的后记》。老当益壮的德沃金不顾“死者为大”的人之常情,反而“乘胜追击“,在哈特去世12年之后,发表长文对哈特给予整体性的抨击。以常情常理来看,老德沃金这种近平“鞭尸”的行动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5.
6.
作为法律现实主义的代表学说之一,弗兰克的"事实怀疑论"家喻户晓,却又因其"浅薄"而长期受到否定。实际上,"事实怀疑论"的背后,潜藏着一种法官视角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是对司法实践中规范、事实、情境间复杂互动的深刻洞见。"事实怀疑论"的真正目的,是要超越卢埃林等人的"规则怀疑论",进一步将"规则"这一大陆法系的舶来品驱逐出法律理论和法律实践的中心,从而更好地维护普通法注重个案正义的传统。此外,弗兰克的司法改革建议,也应当重新解读为在新时代重扬普通法传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