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6篇
综合类   34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久前,一家著名科学杂志收到一篇重要的科学论文。在这篇论文的发表问题上,杂志社遇到了两难境地:若发表,将有可能导致恐怖分子制造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若不发表,又会因为论文得不到同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如果从"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的意义上来理解文化,毫无疑义,科学是文化,而且是十分典型的文化。因为科学是人类最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体制,也是这种最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社会体制的最终知识产品。但是,如果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意义上来理解文化,那么,科学是不是文化就有点疑问了。因为,通常人们认为科学是对事实的描述,而与价值无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与各民族文化尤其像中国这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冲撞和融合中,科学的文化本质最易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显现。因此,“西学东渐”是理解科学颇有特色的场域。西方科学的传入对中国文化有三个层次的影响:一是对中国传统科学的影响;二是对儒学、道家文化等各个文化形态的影响;三是对整个中国文化的影响。围绕这三个层次,文章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期公开发表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有以下几个特点:(1)维持了"三大块"的理论框架;(2)实现了从辩证自然观到系统自然观与生态自然观的转移;(3)扩大了技术论和创造性思维内容的比重;(4)突出了科学和技术的区别、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体制属性,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问题导向。总的看,"新大纲征求意见稿"时代气息明显增强,服务现实意识强烈,但基本理论进展不大,逻辑性似有遗憾。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是既成的历史事实。当年将自然辩证法改成科学技术哲学,并在后面加上括号,特意说明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乃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时度势做出的决定。就学科体系而言,科学技术哲学的内容和观点继承了马恩所开创的自然辩证法;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和西方科学哲学的重大区别就是它和自然辩证法的一体性。不容忽视的是,否认科学技术哲学就是自然辩证法不仅不符合历史和现实、有违整个科学技术哲学界的共识和情感,而且,有可能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尴尬和负面后果。保持科技哲学的教学体系和研究系统两层楼结构下的多元化格局,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正在起草中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宗旨在于为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科学素质画一条底线,<基准>按照<纲要>要求,将努力体现"以能力为科学素质核心"的意图.<基准>内容的选择原则是:与老百姓生活生产关系最密切、当前社会发展最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关键.据此,<基准>最终选择了物质与能量、环境与生态、生命与健康、个体与社会、信息与交往、认识与方法六个领域,并就如何呈现"四科"(即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与"两能力"(即一定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以及如何与监测评估相衔接等方面作出了较为周密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第一生产力的实现与实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第一生产力实现的特征当我们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任何具体的科学技术部门、分支或者任何特定地域、时间内的科学技术都一无例外地、自然而然地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真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是需要某些中介和具备一定条件的.有关科学技术在实际中真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的问题,即是所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何种科学奖励系统才是合理的?"普遍主义"曾一度为学界所公认,并以此为标准形成了科学奖励的普遍主义模型.随着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发展,SSK学者对普遍主义模型提出了批判,S.科尔等学者则对普遍主义模型进行了反省,这些批判与反省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科学奖励系统的实质及普遍主义规则的效用性,而且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创建更为合理的、新型的科学奖励模型?  相似文献   
9.
试论当代科学社会学的马克思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平 《东岳论丛》2004,25(6):111-116
当代科学社会学的三个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倾向:(1)默顿科学社会学的诞生受惠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默顿及其学派的许多人非常熟悉和推崇马克思主义哲学。(2)贝尔纳学派的核心成员是一批公认的准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其"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基础。(3)对于科学知识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其主要的思想来源之一,也是其主要的方法论来源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对科学社会学发挥一定的作用,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科学在社会中的定位,既符合社会的实际,具有扎实的科学史基础,也自成系统,十分完整、严谨。  相似文献   
10.
科学观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自觉意识或认识程度,它对于政府是否重视科学和如何发展科学,对于科学家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对于大众是否支持科学和怎样支持科学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质言之,一个国家发展科学的速度和水平如何,也总能在这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科学观那里,找到重要的思想根源.因此,科技哲学关于科学观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