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汉平 《职业》2012,(18):82-83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越来越多的多媒体课件被运用到不同的课程上,当然也包括电子技术课程。但是单单多媒体课件能适合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吗?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劳伦斯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关系,早为研究者所注意,然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多少被误解或夸大了。事实上,劳伦斯在许多方面并不认同弗洛伊德学说,他对精神分析的两个基本命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劳伦斯拒绝与作为理性主义者的弗洛伊德为伍,根本原因在于劳伦斯是一个典型的非理性主义者,他始终没有改变其带有浓厚的原始主义色彩的信仰:血性和肉体的信仰。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匆匆而去。在迈向新千年之际,饶艹凡子教授推出跨世纪新著《比较诗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这是一个可喜的新开端———一种令人鼓舞的连接过去与现在,并启示未来的“开始感”。作为“新时期文艺学建设丛书”(钱中文,童庆炳主编)的一种,《比较诗学》的新颖  相似文献   
4.
关于"澳门"这一名称,无论是中国官方文件的最早记载,还是葡萄牙人误读为"Macau",均始自16世纪中叶.澳门于1557年开埠,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重要的跨文化场域,澳门具有"小地方、大历史"的特征,正如季羡林先生在1994年题为<澳门文化的三棱镜>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文化交流有过几次高潮.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是西方文化的传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英国文学史上,很少有象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这样多才多艺、富于激情的作家。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等方面都有所探索,作品多达40卷,可谓著作等身。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共有10部长篇,7部中篇,60多个短篇。 在讨论劳伦斯及其创作时,总有这样一种观点:“他主要在内容上,而不是艺术上,被看作现代派的。”其实,任何一种真正的艺术,它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统一的。既然劳伦斯的小说在内容上是现代派的,那么其艺术形式也必然与之相适应。事实上,劳伦斯在他的小说创作中汲取了欧洲文学的优秀传统,熔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于一炉,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主义小说。本文拟就劳伦斯小说艺术技巧的几个方面初试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炜与阎连科都通过写作思考传统乡土遭遇现代性这一问题。张炜采用了重建乌托邦的叙事策略,他试图划分传统与现代的边界,重塑道德乌托邦;阎连科则采用了解构乌托邦的叙事策略,演绎了乡土共同体瓦解过程中的种种荒诞。虽然二人使用的叙事策略不同,但本质上二人都陷入了一种简化操作、自我复制的创作模式。这种创作模式令传统乡土与现代性关系的书写沦为顺应大众想象、迎合大众阅读口味的消费生产,反映出知识分子型作家在乡土文学创作过程中把握自我定位的巨大难度。  相似文献   
7.
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汉平 《学术研究》2004,(6):115-118
德里达通过“延异”这一富有意味的书写活动和解构策略 ,对一切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提出挑战。翻译即“延异” ,它不可能有任何种类的确定性和单义性意义。翻译作为一种书写策略 ,它在抹擦去原有文本的基础上提供另一个书写文本 ,解构和重构在书写中分离 ,又在书写中相遇。任何翻译都是一种播撒、增补、嫁接和重写 ,它是一场没有终极的“自由游戏”。德里达的翻译理论有其深刻的启示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智慧·智慧人·智慧文学─—兼论希伯耒智慧文学的特质黄汉平公元前30、20世纪之交至公元2世纪,希伯来人(即古代犹太人的别称,又称以色列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尤其在宗教、文学、法律、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其文化遗产主要荟萃于希伯来...  相似文献   
9.
此中有真意——读谭时霖《陶渊明诗文英译》(全集)黄汉平记得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初读谭时霖教授《陶渊明诗文英译》(英汉对照),仿佛进入一个清新的“桃花源”境界,那感觉有如陶诗所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Acaptiveinthecageforyes...  相似文献   
10.
第一章拉康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是自弗洛伊德以后最具影响力的法国精神分析学家,20世纪有国际影响的理论家、思想家。在走进拉康的世界之前,首先要了解拉康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否则很可能会不得其门而入。追踪拉康的学术历程,描画其思想来源的地图,或许是一条接近拉康的“捷径”。在本文第一章,首先对拉康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做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分期,然后分别探讨拉康理论的主要思想渊源: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索绪尔的语言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