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脊椎老伤是指未伤及脊髓神经,仍然拥有运动能力,但伤痛时好时坏的症状。借助缩小腹和脚趾比"一四"运动,可以改善下半身的气血循环,同时刺激末梢神经而缓解腰部症状;而大腿前后移和腰上下拉,可训练坐骨神经和腰部肌肉,同时运动到连接上下半身的脊椎,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收缩腹部收缩肚脐周围的腹部肌肉,以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文选》是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地解决新时期重大问题的经验的结晶,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学好这本论著,对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贯彻党的十二大纲领,不仅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小平文选的许多篇章,过去曾读过,有不少讲话还亲自听过,现在重读仍有初读的新鲜之感。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抓住了时代的主题,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反复实践,作好这个答卷。  相似文献   
3.
周惠 《现代交际》2014,(1):33-33,32
评价理论是一个语篇语义资源系统,用以讨论语篇或说话人表达、协商、自然化特定主体间的关系及意识形态的语言资源,常用于批评话语分析。本文通过探讨《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致辞》中的评价资源及其实现的评价意义,揭示评价系统在积极话语分析(PDA)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对物理实在本体的深层认识,本质上是对物理实在的本然形式的理解,本然形式是描述本源的核心内容,是系统的。对物理实在的本体认识需要从实在的本源、本然形式和本真状态三个方面,以本真状态作为认识的起点,本然形式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本然形式中内在的相互作用,深层认识本源的自在属性。  相似文献   
5.
周惠 《经营管理者》2011,(2X):370-370
<正>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  相似文献   
6.
7.
"国学"是20世纪有关中国学术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关键词。其内涵经由学术向文化史的转化后,作为一种潜在的文化资源,对现代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作为传统性的文化存在,其本身暗含的二元对立和价值区分,引发了现实中的学术冲突。而体现"大现代"精神的"新国学"作为对"国学"的反思和发展,以其超越性追求旨在实现学科间的整合和思维上的汇通。由此达成的文化创造必然为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旱灾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常见题材。文学中的旱灾描述除关注到传统信仰的遗留和新变之外,更多集中在对现实世界的镜像展示:深重的苦难、有限的抗争、对立式的反抗和人性的杂糅。文化流传与历史证言之间的自我选择,使旱灾的"人间性"和写实姿态得以确立。文学于记录、回应时代方面之得,映衬出灾害书写在独立性和多样性层面之失。  相似文献   
9.
追踪高校女生在本科四年期间的体质变化,并根据研究结果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建议,以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选取中华女子学院2004—2012级全部参加在校四年期间体质测试的本科女大学生,对其肺活量、台阶测试、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等指标进行追踪研究。所有体质健康测试按照当年施行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采用教育部指定的仪器,由经过培训的施测人员进行。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女大学生四年间同一指标进行比较,所有统计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设定在0.05(双尾)。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在本科期间的肺活量/体重指数测试结果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女生大一时的台阶测试指数显著好于其后三年的测试结果,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研究揭示,目前体育课对心血管机能指标(台阶测试)影响有限,女大学生的有氧运动能力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水灾是自然世界中频发的全球性现象,其存在不仅表现在对于地理环境的塑造,现实生存的威胁,物质生命的损毁,也体现于神话传说、文献记载及文学表述等多种形式的文化符码中.文学中的水灾描述源自强烈的现实关怀,面对20世纪频频发生的洪水灾害,"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直面人生,自觉将现实苦难、时代主题及个体诉求融为一体,穿越于寓言与原型、苦难与革命、人性与文化等主题之间,在纪实与虚构的话语实践中"艺术地"展现了灾害中民众之生存镜像,尤其是水灾的危害后果及人的实际应对.灾害肆虐下的恐惧、破坏、伤痛和死亡,面对灾害时的自私、残忍、扭曲和压迫,抗击灾害中的友爱、互助、牺牲和坚强,乃至对生存与死亡、人与自然问题的深度追问,都为文学提供了可供观照的对象以及"究天人之际"的深层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