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茂华 《城市》2016,(2):60-64
天津具备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良好基础,但在产业能级、产业聚集、创新能力、金融支持、服务支撑、人才支撑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对此,应把智能制造作为产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生产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和人才支撑体系,努力在产业整体规模、产业聚集度、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主体数量和实力、制造品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发生了诸多积极变化,三省市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都有了跨越式提升,区域合作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但区域合作要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三省市以更大的决心,谋划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差异化定位,在构建快捷便利的区域物流体系和建立地区间利益分享补偿机制两个方面创新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国家,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市场驱动的结果,具有"自下而上"的自发特征,而在我国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差异性。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市场仍不是推动圈域发展的主要动力。由此,在行政区经济模式下,我国的圈域经济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过程及现实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从均分化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复杂变迁过程,当前正沿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的方向而不断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等深层次问题,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真正实现土地要素的财产化、资产化,并最终为土地要素的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唐茂华 《城市》2010,(4):15-17
一、置于两个时空维度的天津城市发展坐标 近年来,天津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效显著。新时期,天津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抓住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对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60年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唐茂华 《城市》2009,(10):41-45
土地问题无疑是当前中国农村最为基础、最为广泛,也最为复杂和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而土地制度则是一切土地问题的缘起和总根源。为此,本文着力还原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中央决议、法律文件等,以期从政策法规视角来审视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过程。由于社会制度是一个渐进式的演进过程.存在必然的“路径依赖”.而很难在短期“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7.
唐茂华 《城市》2013,(5):28-30
2013年3月,京、津两市签署《关于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将从区域规划编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科教、港口物流、人才、文化旅游会展、金融、环境保护和建立合作机制10个方面全面加强合作。随着协议的签署,京、津两市各方面的合作已在时不我待、紧锣密鼓地有序开展。近期,京、津的旅游部门在10个方面的合作上达成了共识;两市的科技部门决定在共同筹建京、津科研协助共同体等10个方面加强协作;京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制度演进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历程的分析,指出阻碍当前农民工非农就业的诸多因素,并从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的视角提出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唐茂华 《城市》2011,(11):6-9
新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发展态势发生了诸多变化。2010年10月,河北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环首都经济圈”战略。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在国家规划层面首次提出“首都经济圈”。为此,笔者跟踪分析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新动态,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与伦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劳动伦理从源头上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和方式。中国劳动力迁移行为具有与他国不同的典型特征,仅从经济因素的视角来解释是不足的,需要诉求于劳动伦理因素。中国乡土社会中经商逐利、勤勉耐劳、艰苦奋斗、安分守己、服膺现世等内化于心的劳动伦理,为劳动力迁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伦理支撑。当前,中国乡村伦理正在经历冲击和瓦解,一方面,要强化乡村伦理重建,重塑乡村道德秩序;另一方面,要进行社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通过提高工资水平、逐步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等途径,实现社会政策与伦理道德、经济行为的相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