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茶事起于何时,向来有不同的观点.《晏子春秋》有“茗菜”之语,很多学者据此认为战国时代便已有茶之事,《中国茶叶大辞典》更是将晏婴列为古今第一茶人.本文利用文字学、词源学、版本学、气候学、地理学等方面知识,对《茶经》、《太平御览》、《晏子春秋》等书中的五段类似的引文进行逐一辨析.笔者认为《茶经》的“茗菜”引文并不可信,“茗菜”当为“苔菜”之误,或《晏子春秋》中并无“茗”或“苔”字,这条语料并不能被用来证明战国已有茶之事.本文还简要分析了先秦可能是茶的有关文献记载,认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先秦有茶的观点并不可信.本文利用“二重证据法”,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角度分析,认为茶事起于西汉.  相似文献   
2.
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是世界上最为普及的饮料之一,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的摇篮。自唐代起,茶向域外广泛传播,逐渐被周边国家接受。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对外传播主要有西线、南线、东线等三条线路,其中东线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最为广泛而深入。唐代茶叶及茶文化域外传播具有侧重于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注重精神和审美的感受、从文化高地流向文化洼地、僧侣是传播媒介主体力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宋时磊 《西藏研究》2023,(3):116-129+163
“茶马古道”是当代中国提出的原创性学术概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西方英语世界产生广泛影响。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来看,该概念的传播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20世纪初“茶马古道”概念通过图书和期刊、摄影和影视作品、社会团体的各类活动、周边产品的开发与消费体验等媒介传播到日本后,很快为各界所接受。日本研究者利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开展茶马古道的本体研究,还到茶马古道遗址现场亲身体验、调研和勘测,并从多个学科维度开展茶马贸易研究。“茶马古道”概念在日本的传播至今方兴未艾,并在话语范式、传播形式和样态、传播主题等方面呈现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国特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在城市不能同等地享有劳动收入、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这些外部生存障碍是否对农民工的人格特质产生影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广东省制造企业-员工匹配的实证调查,采用BIF大五人格量表,分析同在制造业工作的农民工和城市工的人格差异.研究发现:户籍不同的农民工和城市工在16~25岁群组人格特质相差不大,甚至农民工的尽责性要稍高于城市工;从26~35岁群组起两者之间出现人格距离,农民工五个维度的人格特质开始低于城市工,随着年龄的增长两者人格距离越来越大;56岁以上的群组,两者人格距离最为明显.这说明50后农民工在临近退休时,因各方面保障的缺乏人格特质与城市工有了显著差异.建议改革户籍制度,特别是要破除农民工在享有城市资源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形墙.  相似文献   
5.
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茶业界技术基础薄弱,日本政府积极承担起技术引进的角色,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设置传习所、聘请中国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一套传习制度来推广学习到的红茶等制茶技术,改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红茶、砖茶等,努力提高茶叶的出产品质,以达到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竞争的目的。此外,日本还积极“走出去”,派遣专业人员到中国、印度等调查,汲取外部技术并带回国内,为技术传习和知识扩散提供了丰富资源。日本所开创的这套劝业、传习和改制的技术传导机制,给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中国以深刻影响;日本吸收技术、广泛扩散、共享共谋并结合本土实际有所创造的技术变迁路径,至今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