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1986年2月的一个夜晚,中科院学部委员、无线电电子学家陈芳允来到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科院宿舍区,敲开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光学家王大珩家的门。陈芳允和王大珩不会想到,他们当晚的谈话翻开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战略眼光4位科学家联名提出建议登门到访的陈芳允带着几分忧虑,因为他之前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会议时,虽然听到大多数专家认为应尽快采取对策,积极主动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但是也听到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经济实力薄弱,在科技发展方面应采取“拿来主义”,先搞一些短期见效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经过新中国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持续奋斗,中国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大国重器,它们植根于深厚的传统“天下观”,诞生于联系空前紧密的“地球村”,不仅成为新中国辉煌成就的显著标志,而且是增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和重要载体。其中,被人们称为大国重器“三剑客”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即“中国天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空间站可谓最具国际范儿,是促进中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先锋。  相似文献   
3.
从无人实验飞船到模拟载人飞行,从多人多天飞行到圆梦太空行走,短短10多年间,中国航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而随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即将再次冲天而起,把天宫一号送入太空,中国航天向载人空间站时代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