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1篇
统计学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三、部族战争和民族变动统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后,黑龙江地区内的部族争斗和民族迁徙融合随之加剧.在诸族争战中,尤以鲜卑、夫余、高句丽之间及其对汉朝辽东郡地的战事居多,民族的迁徙融合又以夫余为最.诸多史书对此亦进行过统计报道.鲜卑诸部数万人屡侵东北地区和辽东属国,均被汉将击败,除被斩首数千者外,余皆内属.公元121年  相似文献   
2.
自1206年蒙古族政权建立,到1840年初,为元、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又出现大一统的三个封建王朝局面,长达600多年。元朝和清朝,分别是由居住在黑龙江西部地区的蒙古族人和东部地区的女真族人建立的。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我们祖国今天的辽阔疆域,就是在元代基本定下的轮廓。明朝统一东北地区后,先设辽东都指挥使司,并派使臣前往奴儿干招抚。1409年,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特林地方,设置相当于省一级具有军事性质的地方政权机构——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下设相当于县一级地方政权机构——卫384个。今吉、黑两省全部、辽宁开原一带均在其辖区之内。1644年,清统一中国,自沈阳迁都北京后,吉、黑两省统归宁古塔(今宁安)将军管辖。1683年增设黑龙江将军衙门。吉、黑两将军以松花江为界,分别交叉管理黑龙江东、西部两地区。元、明、清三代的社会经济,大多经历了战乱的破坏、前期的恢复和后期的发展过程。各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元代,黑龙江地区可分为中南部农业经济、西部牧猎经济和东部捕捞经济三个类型。明代初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历史上,继唐朝和渤海之后管理黑龙江地区的辽、金政权,是与北宋、南宋和西夏王朝并峙的几个封建王朝,又将唐以后五代十国以来的中国封建割据局面延续了328年。辽、金两代在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上也有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大金立国后,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立了广泛的统计网络,将负责调查统计的专兼职官吏分置于全国各地,将黑龙江地区的户口、土地、畜产等各种调查统计活动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 一、政权沿革和社会经济 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诸部后,于公元907年建立契丹国。仿唐和渤海行政建置,设5京、6府、156州、军、城,209县、52部族和60个属国。在黑龙江地区,以嫩江为界,东属东京道,西属上京道。辽对黑龙江南部的双城、阿城、五常、宾州和泰州等经济较发达地区,设置州、县统治;在其余大部分地区,设置招讨司、节度使司、王府和大王府。  相似文献   
4.
(三)里数、概数 先秦时期,对黑龙江地区的地理位置,多以“数千里”记,或以“数十日行”程记;对当地物产数量,多以“多”、“少”、“有”、“无”、“数百”、“数千”等概数计;古代记户口,多以“10余万户”记之。《左传》载,“肃慎,北夷,在玄菟北3000余里”。《山海经·大荒北经》载,  相似文献   
5.
从公元前206年西汉立国时起,到今元581年北周灭亡时止,近800年间,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中原地区战火不熄,政权不断更迭;黑龙江地区部族战事频频,民族迁徙融合加剧。在社会动荡分裂,经济发展迅速的历史大潮中,全国乃至黑龙江地区的统计活动均处于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和统计活动增多的现象。黑龙江地区在无文字时代所产生的结绳刻本记事等原始计数方法仍在沿用。神话立国传说应运而生,众多部族勃起并相继立国,鲜卑部落联盟分裂后,拓跋等部率先挥师西进,入主中原北方。在中原先进统计组织和制度影响下,黑龙江地区的户籍编查和地域面积统计增多了;随着部族之间连年争战,民族迁徙融合加剧,地区民族中出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现象,对战事的记述和人口变动统计由此增多了;虽然中原诸朝更替,但黑龙江地区诸国(部)民族纷纷归属和臣贡于中原王朝,贡赋记录和交通统计亦由此增多了;农业经济均在发展,除人口、耕地和实物等基本统计仍未间断外,农牧业、贸易、税收和货币等经济统计活动也随之产生了。一、政权沿革与社会经济汉承秦制,以郡辖县。西汉时,在东北原设有3郡治的基础上,又增设了苍海、乐浪、玄菟、真番、临屯等5郡,计48县。同黑龙江地区行政建置相关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户口登记资料对历次人口普查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参考”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和利用户口登记制度的优势,改进户口整顿的方法,使户口整顿与人口普查有机结合起来,已成为各级人口普查工作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人口普查的亲身实践,试就户口整顿与人口普查的相互联系、户口整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户口整顿的时间选择等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三、统计活动(一)户籍、土地清查和地域面积统计西汉政府为了控制和剥削农民,规定把全国各地的民户口数、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以及与家庭户相并的土地和财产等家庭经济指标,都详细登记在户籍册上,作为征收赋税和兵役的依据.还确定于每年的8月进行“箕人”,定期调查人口数目,并于公元前155年(西  相似文献   
8.
二、统计组织和统计方法 隋、唐和渤海时期,在政权机构设置和统计体制上均系一脉相承,职官称谓略有区别,但兼管统计职能类同。由尚书省兼管全国综合统计,下属6部,分掌部门业务统计。唐和渤海政府6部之下,还将比部改为司计,设司计大夫;在各部单设计史,成立“算科”,成为专职统计官吏。府、州、县政府的都督、刺使和县丞等各为统计主管官,其属官主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