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1.
基于2007-2020年5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存在“先负后正”的U型关系,即在数字贸易发展初期,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超过一定门槛值后,这种抑制作用会慢慢演变成促进作用。研发强度和贸易开放度对数字贸易提升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贸易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更大的提升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加大数字贸易发展、重视研发投入力度、推进高水平贸易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利用1994—2007年季度数据,就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中国进口价格水平的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短期内,尽管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对进口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但传递效应仍然相当高,短期传递系数约为0.63。长期内,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的波动对进口价格则具有完全的传递效应,长期汇率传递系数约为1。这一结果意味着中国进口价格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波动的响应程度较高、且速度较快,汇率波动会很快地传递到进口商品的价格之中。  相似文献   
4.
鉴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状况,以产业政策法和税法为视角阐明国家在采取经济立法时应采取不同标准,不搞"一刀切"立法,进行差异性设计,即在保持经济法律规范统一性前提下,根据东中西部不同发展状况采取不同的立法标准,设计一定的立法幅度,供东中西部选择适用,真正体现法律适用的公平性,使得区域经济发展有可行性操作规范,为最终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构建和谐发展的区域经济作贡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1995~2010年季度数据,对人民币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的短期传递系数为0.652,长期传递系数为0.987;对生产者价格的短期传递系数为0.122,长期传递系数为0.213;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很弱,且在统计上也不显著。这表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口价格、国内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是依次递减的。汇率传递效应的这一特征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具有显著的支出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基于熵值法测得我国的事实金融双向开放度和85家具有代表性的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分析金融双向开放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双向开放对银行盈利能力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对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盈利的促进作用大于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同时在剔除国有银行后,在金融双向开放水平提高过程中,小银行的盈利能力提升的影响程度比大银行更大。因此,银行业需利用金融双向开放的正向效应积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政府应重点关注中小型银行的经营水平以及国有银行和农商行的稳健性发展。此外,政府需加快我国金融制度顶层设计,完善监管框架和制度体系,提升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