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统计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作为统计部门,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就必须坚持依法统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不断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城市住户调查是以城市非农业户居民家庭为调查对象,对城镇居民收入、支出、人口、就业等进行的综合性社会经济调查,逐月向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城市居民生活情况,为各级党政部门制定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商品供求、货币流通、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障以及编制中长期计划等政策的重要资料来源,是党和政府体察民情民意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此,必须要以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搞好城市住户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份以来,随着国际粮食、能源价格的上涨,我国市场物价一路走高。持续近2年的物价上涨,使得CPI这个陌生的专用英文缩写成为人们经济和生活谈论最多的话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面对不断上涨的物价,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物价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居高不下给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大流通的统一市场格局下,在国际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关注民生,解决民生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动态物价补贴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5.
良好的政府形象是行政体制顺畅运行的宝贵资源。要营建与塑造出好的政府形象,就需要认真地从战略上构思、从战术上设计。这种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思考可以从多个视角与多个层面上去进行。其中,从学理的角度出发,并较多地集中在抽象层面上的思考则是哲学的思考。这种思考不同于其它层面的思考,其特点是除了要求人们注重从整体、从宏观去看问题外,更为重要的是它十分强调要从本体论、认识论与逻辑学相统一的高度去透视问题。政府实在是政府形象的根本依据从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说,政府形象并不是一个具有原初性的范畴。它是另一个更为基本、…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整体转型时期,“政府创新”日益成为现代政府正确履行职能、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和策略.进一步加速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特别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将成为检验其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性受到诸多内生和外生因素的影响,通过对众多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的比较分析,可以概括出创新的成本与收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的能力、权利中心的稳定性、创新的制度环境、创新项目的可扩散性、公民与社会组织的有序参与等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联、互动,在推动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持续发展上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只有通过加强政府创新的顶层设计,不断推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松的创新制度环境,以科学的绩效管理来提升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才能在多元合作共治中逐步形成地方政府社会治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从而增强其社会治理创新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创新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过渡中的体制转轨的性质和要求是为了维护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基本制度 ,这一点规定了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和限度。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阶段也要求采取与强制型、自治型政策创新相区别的回应型的政策创新模式。回应型政策创新在政策主体、目标、问题和工具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胡宁生 《江海学刊》2012,(3):127-132,238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伴随社会转型的逐步展开,特别是经济体制的迅速转轨,地方政府创新也不断地从适应性增长创新、竞争性增长创新走向对策性发展创新。目前地方政府创新仍然处在自发阶段,局部的、零碎的、形式化的创新虽然很热闹,但并不总是服务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公正、廉洁、高效的公共行政体制的建立。要成功地将地方政府创新引入自觉阶段,就需要重新审视地方政府创新的整体战略目标,积极引导已有的和正在展开的地方政府创新采取配套整合、行销认同与传播扩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体制转轨过程中公共政策创新的实现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过渡时期的体制转轨阶段上 ,使公共政策创新过程的主要影响因子相互联系和过渡的是一些机制。促使政策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主要机制是政策创新触发机制、创新政策扩散机制、政策创新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政府治道变革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实践基础上概括出来的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在满足一定条件后是能够用来解释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但是由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性质和特殊性,西方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解释又是极其有限的。运用西方非线性政策过程理论和工具解释中国转型社会中的战略选择和变迁的意义在于,通过增加中国非常态社会的丰富多彩的政策实践,使非线性的政策过程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