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既有研究注意到了碳转移,但未能充分关注区域间贸易是否具有碳减排作用。基于比较优势分工视角构建了区域间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综合性核算框架,借助MRIO、贸易情景假设及SDA分析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估计了区域间贸易通过不同机制对全国及各省份碳排放的影响,并对贸易类型进行了区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区域间贸易大幅降低了中国碳排放总量,多数省份实现了碳减排,符合比较优势原理推论。第二,区域间贸易通过碳替代和碳转移两种机制影响地区碳排放,碳替代机制发挥了碳减排主要作用,碳转移机制增排和减排的影响相当。第三,从贸易类型看,中间品和最终品两类贸易都产生了积极减排贡献,中间品贸易的碳减排贡献较大。第四,从变化趋势看,中间品贸易结构低碳化发展已成为驱动全国及各省份碳减排的重要因素,而最终品贸易结构未呈现出低碳化趋势。据此提出了政策建议,期望为推动贸易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应用核密度估计及其分解技术,本文分析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各产业出口附加值率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各产业出口附加值率经历了先快速下降、再适度反弹,而后趋于平稳的演进路径;但三大产业的出口附加值率在演进方向、力度、强度和时间分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三大产业出口附加值率动态演进的首要原因在于均值效应,其次为残差效应,效果最小的是方差效应.因而,促进出口附加值率增加既要推进各产业的整体发展,又要兼顾不同产业的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葛明 《科学咨询》2006,(15):20-21
本文介绍了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发展现状,以国际软件外包中最大的发包方和接包方美国和印度为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方法分析了软件外包出现的原因以及影响外包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重整军备问题曾引起国际舆论的指责,日本国内舆论也分为赞成和反对的两种意见,执政党和在野党为此也曾发生过激烈冲突。为什么要重整军备,至今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想就1972年以前日本重整军备的原因和内容略加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国际软件外包市场发展现状,以国际软件外包中最大的发包方和接包方美国和印度为例,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企业与市场关系的方法分析了软件外包出现的原因以及影响外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以农为本,“强本抑末”是先秦法家的重要经济思想。西汉著名法家贾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限制从事“末利”的工商业者、发展农业生产、积粮积物,备荒备战的主张,沉重地打击了工商奴隶主复辟势力,为巩固封建大一统的西汉王朝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这种思想集中地表现在《论积贮疏》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7.
恒定市场份额(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将微观层面的商品价格、数量、种类,中观层面的国别、产业结构,与宏观层面的市场份额和需求规模有机结合起来,系统刻画出口波动的直接因素。基于该模型,本文从总体、动态、区域、产业4个维度逐层解析2002—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驱动因素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进口需求效应占据主导地位,需求数量和价格水平增长均有显著贡献,虽然出口竞争力效应总体表现不佳,但是品类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均小幅改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出口竞争力效应显著增长,特别是数量竞争力效应大幅改善。研究还表明,上述效应在不同产业和区域既存在共性特征,也具有一定程度差异性。相对于CMS两层次分解框架,CMS三层次两极均化模型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经济学含义更加清晰,政策启示更加明确,具有更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