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林辉  袁礼 《统计研究》2014,31(8):11-18
当前要素错配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但前沿文献更多关注劳动力错配而非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构建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多部门模型,以资本流动系数表征资本错配水平,结合中国1978-2010年八大产业面板数据定量测算资本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资本配置效率整体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为负,源于资本错配引发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突出,诱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2.6%。同时,资本错配使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形成较大缺口,实际产出仅占潜在产出的70%-89%。这可能源于金融系统的垄断抑制资本自由流动,引致产业间资本出现较大程度的错配,造成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2.
笔者构建包含土地与劳动要素的CES生产函数,考察农业要素丰裕度与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边际产出与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通过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利用中国1952-2011年农业部门的时间序列数据估计生产函数中的各参数,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农业部门土地与劳动的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丰裕要素劳动;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丰裕度变化共同作用于要素相对收入份额,多数年份二者作用方向相反,但技术进步偏向性主导要素相对边际产出和收入份额变化.(2)我国农业部门要素丰裕度和技术进步偏向性对要素收入份额的作用呈较强的阶段性:1952-1983年,我国农业劳动要素丰裕度提高,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1.5%,而技术进步劳动偏向性带动劳动收入份额上升6.3%.自1984年至今,我国农业部门劳动要素丰裕度持续下降,引致劳动收入份额上升2.4%,而土地偏向型技术进步使劳动要素收入份额下降5%.因此,为提高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收入份额,应重视技术进步偏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几大问题及其危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高校盲目竞争并与社会期望不相适应这一严峻现实,改变过去单一的人才培养思维,使大学符合社会的多元期望,培养现代社会里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主要动因。而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广阔知识且能适应未来社会变化,他们将职业视为自我实现的基础。与此相应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就离不开科学研究,因此应用技术大学的真正内涵应该是“应用科技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中还要避免几种危险:避免应用技术大学沦为“职业培训机构”,避免高等教育中的新马尔萨斯倾向,避免以服务地方为由减少政府投入,避免地方本科转型沦为“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技术进步有偏的双层嵌套CES生产函数,应用标准化系统法估计方程参数,测算我国劳动力合意结构.结果显示:(1)技能与非技能劳动比的合意值呈现指数增长且增速快于真实值,表明技能劳动需求缺口不断加大.(2)采用大学学历的劳动力存量指标测算劳动力结构,发现其呈现出逐年优化特征且对经济产出的贡献不断增强,但劳动力结构贡献率始终不足10%.而依据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衡量劳动力结构,劳动力结构贡献不足1%,综合验证劳动力结构还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经济全球化”这一时代主题,通过工程教育标准的国际比较,从现实层面认识21世纪的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举措,对中国如何加快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进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校、校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存在,文化行为。它既是人类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又是选择、聚合、传递与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从文化学的意义上讲,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文化人并继续发展人类文化。这正是教育与文化、校园与文化相互沟通、融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亚太空间技术应用教育培训中心,根据联合国附属空间科学与教育区域中心课程纲要的要求,借鉴国际空间大学研究生项目的办学思路,结合中国的教育体制,对"空间技术应用"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其培养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9个月模块化管理的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为弹性学制的论文研究.该培养模式符合留学生教学特点,注重实践,重视中国卫星应用技术的推广,得到了留学生及其派出机构的高度认可.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基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变化对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影响及贡献率,文章构建统一的数理框架,结合WIOD-SEA的中国产业数据,将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变化分解为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结果发现:中国资本存量积累和技能劳动供给增速较快,而非技能劳动供给相对稳定,这种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形成的动态比较优势,同时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和产业内技术效应所形成的要素需求所吸收。但不同类型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分解效应呈异质性特征,资本、技能劳动相对于非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主要被产业间结构效应吸收,产业结构变迁向资本、技能劳动相对密集型产业倾斜;而资本相对于技能劳动要素密集度的上升则被产业内技术效应主导,被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吸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