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强  赵宁 《晋阳学刊》2016,(4):3-7,26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想难倒一个哲学家,只需要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哲学是什么?"。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发展到今天,人们存在着对哲学的多维认识。其中有一个观点在当代尤为受到关注,就是哲学要走向生活,乃至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应该如何走向生活,在具体的生活中,哲学应该呈现出怎样的状态,是当今哲学界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刊特别访问了我国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陈先达教授,就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及哲学在生活实践中的意义进行了交谈。  相似文献   
2.
导言:现代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这一基础上也形成了很多新兴的研究领域和新思潮。然而,无论是支持也好,反对也罢,人类文明的走向都必须建立在对于现代性这样一个既成事实的反思之上。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性的科技、现代性的制度,乃至现代性的理念在带给人类巨大的文明进步之时,已然产生了其本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因而需要我们以超越现代性的方式做出思考和回应。这不仅会使哲学、文化发生深刻的变革,甚至也可能使  相似文献   
3.
教育发展不仅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要构建基于对儿童信任的教育理念与机制。本文认为,儿童本身包含着人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精神资源和人文内涵。充分信任儿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性力量之一。在基础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领悟儿童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根本性资源,并且要充分信任儿童自我进化与发展规律,才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基础教育的目的,乃至于为整个教育发展与变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路强 《江海学刊》2023,(6):65-73
在生态哲学思想不同维度的发展中,生态整体论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思想。特别是在人类与自然生态的互动实践中,人类的主体性与生态整体的根基性,往往产生某些现实的矛盾。当代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对于整体性的本体论建构打开了重新理解生态整体论并解决其理论矛盾的新思路。在巴迪欧看来,整体是一种基于“多”的建构,也可以说是“多元”的集合,基于此,自然生态的整体性是一个“操作的结果”,而不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由此也就在经验层面解决了自然生态的整体性与自然物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溢出”与“事件位”则充分展现了人类在生态整体中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是人类能够在自然界中获得独特的主体性地位的重要依据。最终,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以某种异质化的方式形成了整体,人类介入自然,同时又将自然生态与自身整体化。在这一基础上,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将获得更为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路强 《晋阳学刊》2013,(6):3-11
导语:纵观哲学史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哲学所经历的几次大的转向,每一次转向几乎都意味着哲学的形态、哲学的方法,乃至哲学的指向都发生了某些颠覆性的变革。西方思想界几次提出的“形而上学的终结”充分证明了这一现象。因此,哲学所表现出的就像是一条难以看到终点的林中路,人类只能在这条路中摸索着前行,并不断采撷其中的智慧之果。那么,时至今日,面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提出的更为复杂、更为多元的问题,哲学究竟应该有怎样的应对呢?而对于中国所提出的“让人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哲学应该为此提供怎样的精神资源?基于这些基本问题,我刊采访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我国哲学学科最年轻的“长江学者”贺来教授,从整体上来勾画一下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图景。  相似文献   
6.
正导语:中国哲学从其产生伊始就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返本开新",即要从哲学传统的逻辑出发开创新的哲学形态和研究路径;其二是"经世致用",即要将一种理论推向社会实践,使之能够在社会中寻求到发挥其现实作用的空间。由张立文教授所开创的"和合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在当代学术体系中实现"自己讲",构建自身学术独特性的重要代表。从"和合学"在目前的发展来看,它充分展示出了中国哲学的这两个特点。早在2005年,我刊就"和合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自伽达默尔建构哲学诠释学以来,哲学诠释学就成为一个具有深厚传统和独特视角的哲学形态。而哲学诠释学的引入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同时也为许多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时至今日,哲学诠释学的研究及其在哲学研究中的影响也日趋多元化。那么,作为一种哲学传统,它在当前所关注的前沿问题是什么?它对当代哲学研究的启示有哪些,这些启示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所表现的?这些都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刊特别约请了我国著名哲学家,国内第一代哲学诠释学的研究者,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洪汉鼎教授,为我们深入解读哲学诠释学的当代发展与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8.
路强 《云梦学刊》2016,(4):53-57
法家的伦理思想几乎全部针对于政治,而晋法家作为法家的核心代表,其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的建构有着奠基性的意义。从历史上看,晋法家强调政治的起点是人的自然属性与基本欲求构成的"人情",而最终目标则是要确保国家和社会的整体秩序,由此也就构成了中国古代具有理性主义和国家主义倾向的政治伦理理念。这一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也是人们将中国古代政治称为"阳儒阴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合指标编制方法概要 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能够客观反映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的综合指标。有了这个指标,根据评估期(如某年)各地区各项基本指标的数据(如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等),即可计算出各地区的综合指标值(即综合实力得分),进而得出各地区的综合实力排名。 综合指标的两个要素是基本指标的选择和每个基本指标所占权重的确定。 在基本指标的选择中,我们从各种来源收集了与综合实力有关的69个财政、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指标的数据,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确定其中47个作为构成综合指标的基本指标,这些指标分为综合经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指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初动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征服力与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亦当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直接的思想与理论论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之中,并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观念进行批判,肩负起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