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统计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
1.
布迪厄提出惯习、实践和场域三个概念,试图通过这三个认识工具发展一个关于社会实践与社会的理论。布迪厄认为惯习作为一种结构进行运作,实践感就是惯习与场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的产生的即时性、反思性,并有着自身自在逻辑的一系列行动。布迪厄试图超越主、客观二元主义,但最终可能还是更多地偏向了结构主义。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注意研究立场的本土化诉求、中西方社会结构关系网络的差异性,以及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实践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土地可以满足人类衣食足行的基本需求,基于土地创造的农业收入是农业人口家庭经济来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运动却将农业人口与土地分离,由此引发许多矛盾。本文以广西一个边境村庄的征地行为为线索,探索村民之间、村庄内部秩序以及村民与政府三组关系在征地前后的变化,以此说明基于土地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地方社会秩序安定、稳定人心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在边境地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维护边疆安全。  相似文献   
3.
4.
雷韵  谢里  罗能生 《统计与决策》2012,(16):117-121
文章试图在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假定基础上分析中国的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角度运用中国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全面的衡量了期间的制度因素,并对制度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由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所构成的正式制度在制度因素中占据主导地位,而非正式制度在制度因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由回归结果可知制度因素不仅仅可以直接作用于经济增长,还可以通过对基本生产要素的发生作用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