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引言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讨论,是当今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对它的研究已经成为应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分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最初研究开始于丁伯根(1942)和索洛(1985)在新古典的框架下研究“索洛余值”对增长的贡献。后来大量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Fare(1985,1989,1994)以及coelli(1996)发展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测量方法,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分析。目前对全国特别是各省区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已经有许多研究成果发表,这方面的代表性文献是支道隆(1997)、Fleisher and Chen(1997)、李京文(1998)、张军和施少华…  相似文献   
2.
众多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的"里昂惕夫悖论"作了大量解释.虽然这些解释对降低悖论的程度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它们并不能完全排除悖论的存在.本文从次优理论框架出发,试图在更高、更大的框架中对"里昂惕夫悖论"给出更完整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赵伟  马瑞永 《管理世界》2005,(11):12-21
本文探讨了经济增长收敛的微观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三个微观机制,分别为资本收敛机制、技术收敛机制以及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978~2002年间,唯有技术收敛机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表现出了显著的收敛性;劳动生产率机制与资本收敛机制只在1978~1989年间发挥了收敛作用,而在1989~2002年间起了发散的作用,但资本收敛机制统计检验上不太显著。同时,资本收敛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收敛机制均表现出了“俱乐部收敛”特征。尽管中国经济局部阶段出现了发散性,但总体仍表现出了一定的收敛性,收敛的主要原因是区际间的贸易和投资以及技术交流促使技术收敛机制充分发挥了作用。由于微观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而经济增长的实际收敛速度较慢,并且要低于理论的预测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制度变迁已从单纯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迈进了更有效率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交互演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德、日、法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的代表,而美、英则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系统的典范.这五个国家是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历史上法律制度和对股票市场以及银行发展的不同管制是导致两类国家形成不同金融系统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相比,任一方并不比另一方具有明显的优势.从长远来看,金融系统的发展趋势是银行与市场同时全面发展,即中间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