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害怕读书     
麦家 《社区》2009,(17):17-17
我生来惧怕黑夜,为了逃避黑夜,我从小学会了读大部大部的书。读书成了我命定的一种生存方式,逃避苦难和惩罚的方式。然而,近年来我对读书产生了一种异样的不祥感觉.有些书读着你就感到自己不是在学习、在享受,而是在受惩罚。所谓“开卷有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现在感想起来似乎有点茫然。2008年,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也许到了2009年又会变得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2.
麦家 《社区》2012,(26):57-58
汽车是个加速器,一晃眼,我的车龄已有十三年。真的是一晃眼啊.仿佛这十几年是被汽车拽着跑的.时间的河流变得湍急汹涌。汽车以一种现代的、反传统的速度,一种高倍于步行和自行车的速度。把我加速送入中年.让我的青春成为回忆,成为惊鸿一瞥。  相似文献   
3.
我曾听一位青年朋友聊及一件网络上的小事。这位青年朋友足高1.82米,有次在论坛讨论身高,他实话实说,结果不少人阴阳怪气跟帖:网上就没有低于1.8米的。那意思自然是不信,说他是吹牛大王。  相似文献   
4.
老师姓沈     
麦家 《中外书摘》2009,(3):59-60
曾经有个很出名的刊物,叫《富春江画报》。我的少年就是在富春江边度过的,县名叫富阳,是杭州的一个卫星城。富阳有所很好的中学,即富阳一中,都说进了这中学,等于就进了大学,每年都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我初中时成绩一般,没考上一中,上的是三中,时间是1978年。当时“文革”刚结束,像这种非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非常弱,老的失散了,新的还补不上。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我很在意整理身边的物件,譬如时刻保持鞋架和书架的整洁。我没有洁癖,也绝非爱做这些与趣味或诗意毫无关系的事情。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细节,善待它,它就能成为阳光或氧气,滋润自己,让心沉下来、慢下来、静下来,令坚持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我赋予的习惯,一种接受祝福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麦家 《经营管理者》2010,(9):104-104
长期以来,文学力图回到人,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不由自主地简化和贬低了人,我们不惮于想象人的弱,但却不敢想象人的强  相似文献   
7.
战胜年龄     
正奥地利作家托马斯.贝雷.阿尔德里奇有一句广为人捧的名言:抚平心灵皱纹,等于青春永驻。40岁后,这句话荣登我日记本扉页,我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醒目的标示,指引自己尽可能抚平心绪的波澜,压缩身躯的欲望,自感"受益匪浅"。因之,我时常以"智慧"和"经验",嘲笑那些付出昂贵代价从美容院买来曲线、仰仗冬虫夏草或羊胎素养出满面红光的"青春崇拜者",视他们为"迷  相似文献   
8.
麦家 《四川省情》2004,(3):11-13
麦家和王曼玲都是我省的著名作家,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 学院文学创作系,属于“师兄妹”关系,但今天麦家要从里到外说说 王曼玲的“坏话”。  相似文献   
9.
致十八岁     
我曾试图忘掉自己的年龄,尽量不回忆童年往事,想忘掉年龄的证据。但事实上,我比谁都知晓:我的年龄比18岁的你要大两轮。两轮就是24年。24年前,我在为自己的年轻而苦恼,在为朦胧的前程而苦读,内心充满向往和忧虑……不一样的是,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就是考上大学。这桥又老又窄,100个人上桥,能通过的至多5人。5%的胜数,想一想都觉得可怕,何况我就读的中学不是名校,班级也非重点班。也就是说,5%还要打折扣,折扣下来胜算大概要以千分比来计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