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评介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芬  苏敬勤 《管理学报》2010,7(4):562-569
在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来源、定义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有关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4个主要方向:国家创新体系特征横向比较研究;绩效比较模型研究;创新体系纵向比较研究以及非工业发达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然后,结合我国实践,指出建设和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2个维度,即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内部组成的职责定位,并提高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系统合作性,以及在加大各层级创新体系构建力度的基础上与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管理创新效力机制研究:基于动态能力观视角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创新逐渐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最重要和持续的来源,但其复杂性及其对组织绩效影响的滞后性使得学者和实业家对管理创新效力提升问题倍感困惑。为此,以普遍存在的引进型管理创新为研究对象,尝试从企业动态能力观视角提出提升管理创新效力的思路或研究框架,并进一步从管理者个人和组织双层面阐释动态能力的提升路径,旨在为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4.
在界定管理创新并分析其特性的基础上,将管理创新研究体系概括为影响因素、创新过程、组织学习和组织绩效4个相互关联的视角,并就开发管理创新有效测度体系,揭开管理创新决策黑箱,完善管理创新对组织绩效影响机制,以及拓展和完善管理创新绩效的提升机制等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从组织内部跨层级意义建构和意义给赋视角,通过中国移动集中化管理案例的探索性研究,揭示战略性管理创新纵向传递机制。研究得出,战略性管理创新纵向传递始于高层通过意义建构进行创新构思,然后以引导性互动范式向中层传递,旨在统一理解、完善创新;中层再以限制性单向范式向基层传递,形成全员支持,最终实施创新。由此,构建战略性管理创新纵向传递模型,为组织跨层级自上而下传递战略性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作为组织创新与变革直接负责人和承担者的企业核心管理者在引进新管理实践或方法的决策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揭开管理决策黑箱,尝试从核心管理者个人层面的企业家导向视角出发,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企业家导向的3个维度(技术创新性、先动性、风险倾向性)通过创新意愿的中介作用影响管理创新引进水平的研究框架,并对浙江、四川、广东和辽宁等地的237份有效问卷进行四阶段多元回归分析,验证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个人层面企业家导向的3个维度均显著影响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企业家导向通过创新意愿影响管理创新决策,3个维度之间符合行为理论从态度到意愿到行为的实现过程;创新意愿部分中介企业家导向与管理创新引进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苏敬勤  林海芬 《管理学报》2012,9(11):1653-1660
引进型管理创新的风靡突显其在提高组织绩效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失败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亦日益显现,究其原因在于作为管理创新决策直接负责人的核心管理者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所感知的创新风险偏低。由此,从认知偏差视角出发,收集237位企业核心管理者的数据,分析得出:过度自信、控制错觉和代表性法则与管理者管理创新风险感知负相关;风险感知与管理创新引进水平负相关;风险感知部分中介过度自信和控制错觉对管理创新引进水平的影响,并完全中介代表性法则对管理创新引进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海芬  尚任 《管理科学》2017,30(6):113-129
近年来,得益于组织惯例的再定义和惯例二维观的提出,组织惯例在组织任务完成以及组织创新和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相关研究随之呈现繁荣景象。但组织惯例所代表的集体行为模式由哪些方面构成或组织惯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尚未得以揭示,使整个研究领域呈现出根基不稳的状态。 在梳理有关组织惯例的基本概念及其二维构成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天地华宇定日达惯例、宏康针织订单完成惯例和上海移动投诉处理惯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观察和文档资料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按照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路径,对组织惯例的概念进行有效界定,析出各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构建组织惯例结构模型。 研究具体化组织惯例概念的构成,得出组织惯例由显性规范、共享基模、共倾行动、专业能力和执行异动5个维度构成;构建组织惯例概念模型,验证组织惯例由启示面和执行面构成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即代表执行面的执行异动和代表启示面的其他4个维度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代表组织惯例基本原则和思想的启示面除了已有研究提出的集体层面的共享基模和共倾行动,还包括组织层面的显性规范以及个体层面的专业能力,且4个维度之间相互依存。 研究旨在具体化组织惯例的概念,深化组织惯例二维观理论,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创建基础,改变该领域当前对组织惯例概念的理解仅停留在单一、抽象层面的局面,并指导组织实践者深入理解组织惯例的内涵和意义。受扎根理论编码过程主观性的限制,有必要对调研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和编码对比,进一步完善和检验所构建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
林海芬  苏敬勤 《管理学报》2013,10(5):649-656
职能层管理创新旨在通过变革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或方法提高部门管理效力,然而,由于这项创新发生于错综复杂的组织中间层级,需要在协调上下层级关系的同时实现与众多横向职能机构的有效对接,因此其实现路径体现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适配过程。通过浙江移动预算管理模式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揭示职能层管理创新的复杂系统适配机理,找出组织实现此类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