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韦夏  涂荣庭  周志民 《管理科学》2017,30(3):110-121
 近年来,一种介于促销和忠诚计划之间的新型顾客激励方式日益盛行,商家在交易后给顾客意料之外的回馈,希望给消费者带去惊喜和乐趣,获得更高的顾客满意度,从而培养良好的顾客关系。但是,意外赠礼对顾客并不总是惊喜,顾客可能会对它不喜欢或不满意,即意外赠礼失败。前人对意外赠礼的研究多集中于“意外”所带来的积极效果,忽略了意外赠礼失败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企业如何应对意外赠礼失败。        探讨对于不同消费目标的顾客,不同类型的意外赠礼以及意外赠礼的成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意外赠礼失败风险的方法。通过3个前测和两项主实验,969名中国某高校学生有偿参与实验,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        实验1采用消费目标(实用和享乐)×赠礼类型(实用和享乐)×赠礼成败(成功和失败)的组间实验,探讨在服务消费的情景下,对于不同消费目标的顾客,商家意外赠送不同类型的赠礼时,赠礼成败如何影响顾客对赠礼的满意度和对商家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意外赠礼失败不会降低实用消费目标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会降低享乐消费目标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此外,在意外赠礼获得成功的前提下,出售服务的商家赠送享乐消费目标顾客享乐型赠礼(相比实用型),能更好地提高顾客对商家的满意度。        实验2采用消费目标(实用和享乐)×赠礼类型(实用和享乐)×赠礼成败(成功、失败、失败并关注结果)的组间实验,探讨在产品消费的情景下,意外赠礼的成败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并检验认知关注点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而且,引导顾客关注获得意外赠礼的结果,可以降低赠礼失败的风险;此外,在意外赠礼获得成功的前提下,出售产品的企业赠送实用消费目标顾客实用型赠礼(相比享乐型)能更好地提高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丰富了已有对意外赠礼这种新型的“准忠诚计划”的认识,为先前学者对促销效果的“利益一致性框架”理论扩展了边界条件,对企业赠礼和顾客满意的相关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在实践上,商家可以在考量不同的消费目标、回馈类型和潜在风险后,制定更行之有效的针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准忠诚计划”。  相似文献   
2.
Mall是未来5~10年零售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现在已经在中国呈现出迅猛发展势头,但也出现很多问题。以Mall的本质特征为基础,从体验管理的角度出发,在目标顾客、战略定位、交通、商店布局、商店定位、环境和服务等方面对中国Mall中存在的营销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以世纪金源为案例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有: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Mall的设计和管理者对其本质内涵及定位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没有充分考虑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而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以及缺乏科学的管理团队。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经济现状提出中国大型购物中心未来营运管理的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不同产品属性探讨顾客满意过程.首先通过深度访谈和预研究确定研究框架和研究对象,进而借助问卷调查共收集360个有效样本,利用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对于顾客强调功能性属性的产品,其功能性属性对顾客满意将产生更明显的影响;而对于顾客强调享受性属性产品,其享受性属性对顾客满意将会产生更明显的影响.同时研究同一产品的享受性和功能性属性,强调产品在享受性和功能性两方面高于或低于期望水平时时满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面影响,鲜有涉及企业停止承担社会责任的后果,致使学界和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影响缺乏认识。本文通过三个研究,将触角延伸到企业停止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形,从动态视角分析公众的态度变化。预研究通过论坛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提出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展开两个实证研究。研究一探究企业停止社会责任对公众态度的影响,以及不同方式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借鉴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分类,我们将企业停止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分为主动停止和被动停止。实验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可以提高公众态度,但是停止承担社会责任又会降低公众态度,而且主动停止相对于被动停止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停止方式感知是影响公众态度的关键因素。随后,研究二探究企业如何影响公众对企业停止社会责任方式的感知。本研究引入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时间,并建立它对企业停止方式感知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揭示,企业在停止前承担社会责任的时间越长,公众越相信企业是出于利他动机参与公益事业,进而推断企业更可能是被迫停止社会责任。本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顾客导向的网络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涂荣庭  朱华伟 《管理学报》2008,5(3):385-390
在综合网络品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网络媒体的独特性在于其创造了一个互动的体验环境,从而导致了网络品牌在展示、绩效以及个性方面与传统品牌的差异。网络媒体和网络品牌的独特性决定了虚拟体验是建设网络品牌的有效途径,即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虚拟体验,藉此展示品牌的不同属性,并最终形成不同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产品属性测量中的二维结构现象,并开发测量产品功能性和享受性属性的量表.通过文献回顾、设计量表、收集数据、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对测量中的二维结构问题和如何开发测量量表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2个方面:[1]同时研究同一产品的享受性和功能性属性;[2]验证了产品属性测量中存在的二维结构,为未来研究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最后,还讨论了研究的管理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顾客满意度测量探讨:量表设计、信度和效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对顾客满意/不满意构念存在单维/双维的讨论,顾客满意度测量常常会得到左偏甚至严重左偏的结果,通过设计量表、收集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发现:①把顾客满意和不满意当作同一维度的2个极端符合实际情况;②通过适当的量表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测量结果左偏,以及顾客满意和不满意测量之间存在非对称性。此外,对可靠并有效测量顾客满意度的方法提出改进建议;讨论了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服务补救研究认为服务补救应该和服务失败匹配,没有深入探讨顾客心理差异对补救效果的影响。本文提出服务补救应和顾客特征相匹配,从"自我调整导向"角度区分顾客的心理特征,研究顾客的个体差异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服务补救方式被区分为"多获利"型和"少损失"型两类;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有"趋利"和"避害"之分。本文选取餐馆行业,采用实验方法考察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与补救努力的交互作用对顾客感知的补救绩效和补救满意的影响。通过多因素协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当补救努力与顾客的自我调整导向一致时,顾客的感知补救绩效更高,对补救更加满意;对于"趋利"导向的顾客,"多获利"型补救方式效果更好;对于"避害"导向的顾客,"少损失"型补救方式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服务补救效果的双期望理论:动态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可  涂荣庭 《管理评论》2009,21(1):53-58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试图解释文献中关于服务补救悖论(Service Recovery Paradox)是否存在的争论。作者引入可能期望(Will Expectation)和应该期望(Should Expectation)的概念,针对单次补救和多次补救的情境,讨论了两种期望和服务补救感知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服务补救满意度的影响。服务补救感知和应该期望之间的不一致才是导致服务补救悖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对服务补救悖论的矛盾发现,讨论了这一理论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