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2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第二届世界民族研究学术讨论会于五月三日至九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和新闻出版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一百零四篇,比第一届讨论会增加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2.
民族关系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关系着整个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国民族理论学会于1990年7月25日至29日在北国边城哈尔滨市召开了民族关系问题专题学术讨论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位民族理论专家、学者、教授和民族工作者。国家民委第一副主任伍精华、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戚贵元以及一些长期从事  相似文献   
3.
《民法典》对违背公序良俗合同的后果沿用了《民法总则》与《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后应当返还的规定,而应当返还规则的社会妥当性已遭到质疑,相应的司法补救也难以治愈。应当返还规则的问题症结在于不区分无效原因,缺少背俗合同返还规则的固有法理。在社会公共利益与当事人利益之间法益均衡的背俗合同返还规则应当是一般拒绝、例外允许。一般拒绝返还旨在惩戒违背公序良俗的合同当事人与避免否定合同无效的评价。例外允许返还发生在给付人遭受的利益剥夺与背俗程度不相称的情况下,此时可基于当事人之间背俗程度的差异,并结合不返还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危害,在个案中允许返还。民法典时代背俗合同返还的认定可基于《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原则和应当返还规则,在解释论上实现一般拒绝、例外允许。  相似文献   
4.
原始社会史分期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5日至9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16个省、市、自治区的学者43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7篇。 与会者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原始社会史分期法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九月二日至八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包括十五个民族的代表九十人,其中少数民族理论工作者三十六人。会议收到论文七十四篇。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改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民族关系,对与之有关的其它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会议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开得生动活泼,代表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现将会议讨论的部分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研讨会于七月十八日至二十四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新疆、北京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十六个民族的代表九十余人。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会长赵延年、中纪委委员、原国家民委顾问文正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金云辉等同志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中国民族学学会大连学术讨论会述要纪闻中国民族学学会和东北民族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民族学如何面向21世纪?”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15日至19日在大连东北民族学院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57人,分属13个民族,来自北京...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理论研究会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六日至十日在北京举行“经济改革与民族关系”专题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各民族代表五十多人。会议就下述几个主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经济改革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和完善 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首届全国人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5月4日至9日在福建省厦门大学举行。出席讨论会的有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69个单位的人类学专家、教授和人类学工作者共91人,提交讨论会的论文和有关资料达100篇。 讨论会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引下,着重讨论了人类学的地位和作用,到会者还从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问题。并对文化人类学和民族学的  相似文献   
10.
首届全国民族理论科学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八月十一日至十七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十七个民族的一百一十二名民族理论工作者,向大会提交了七十八篇论文。 会议对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民族理论工作者在民族理论的研究和探讨中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充分肯定;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和民族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着重讨论了民族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