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这次和苏公的告别,竟然是在八宝山公墓。时间是7月9日,尽管我早已接受了他离开我们的这个事实,但在走进他的灵堂的那一刻,人生的无常感还是从未有过地、强烈地紧紧压迫着我的心,我的泪水在看见他的遗像的那一瞬间,涌出了眼眶。生与死的界限,在这里被划分得那样无可超越!一个在我成长的记忆里永远那样谦逊、一个在生活的浊浪中永远那样平静的人已经不可能再来了。但此刻我对苏公的心境,却好像是今天我和同事说起他,明天还可以在我工作了多年的大楼前,看得见他瘦弱文儒的身影一样亲近!我在接受一个我不愿相信但却是,个真实的现实,这个现实让我感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感到人的精神的永恒!我想,如果我不写点文字,我  相似文献   
2.
1993年3月15日的北京,风和日丽.就在前一天,北京还是雾气弥漫,细雨飞丝.一夜之后,天公却突显笑颜,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增添了喜气.8时30分左右,人民大会堂前热闹起来,56个民族的人民代表开始陆续步入会场.性急的记者们早已守候在人民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秋日,太阳的余光清缓地穿过寓所的窗户,洒在年已八十高龄的秦怡身上,使她的全身披上了一层阳光。阳光下的秦怡美丽依旧,像一幅动人的油画,让人不由要去惊叹她的美!欣赏她的美! 秦怡曾是中国电影观众的一个梦,她端庄的形象被喜爱她的人们称为“东方维纳斯”,人们心中的super star(月季花)。此刻,她坐在宽大的沙发上,那双温柔的眼睛和我相视,用我从少女时代就在银幕上早已熟悉的声音和我交谈,话语轻柔、平静,充满了一个女性所有的魅力:饱经岁月沧桑磨砺后留下的美丽──她先轻轻问我坐在秋天有风的窗前冷吗?…  相似文献   
4.
1980年,一些因家中不富裕而外出做工的男人神气地回到家乡浙江绍兴,令那些平素瞧不起他们的人刮目相看,因为,他们带回了比他们年轻得多的纳西族姑娘! 这些来自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姑娘后来都成了他们的妻子,而且心甘情愿。到今天为止,这些远道嫁来绍兴的纳西女有增无减。县民族科的一份材料表明:外来的185名少数民族妇女中,纳西族妇女就占了126人。谁是纳西族姑娘中第一个来到这个白墙黑瓦的江南古城?没人能对我说得清楚。总之,这些纳西姑娘绝不是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被抢来、哄骗来的。从丽江到绍兴,其间要坐六七天的汽车、火车。她们的出走是极其  相似文献   
5.
命运真的是飘忽不定,一如人生。在国内做了十几年的记者,奔波于祖国的天南地北,采访了30多个民族的姐妹。原以为我的人生将如此延续下去了。不料今天又带着她们的故事和历史,东渡扶桑,将少数民族姐妹的现状讲给日本老师和其他外国来的留学生同学听。面对她们新奇、...  相似文献   
6.
对于现任中国“八一”足球一队主教练的李宙哲来说,生活并不是一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但也决非清清爽爽。他身上具有的那种朝鲜族汉子的秉性在京城这样的环境里多少显得有些别扭。他意识到了,诸如自己那率直的性格,急了就吼,乐了就唱的天性,原来并不能活脱地带到与人们的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有时也掺杂了虚伪。他总是说:“做人要有棱有角。”然而在北京的生活20多年里,这棱角也把自己扎得伤痕斑斑。婚姻、事业上的酸甜苦辣,无不与此有关,他却终是不改,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相似文献   
7.
临近毕业的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几乎看不见应届毕业生的身影。他们正在为论文、为工作奔波着。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段 ,他们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 ,迎接他们的将是陌生的另一种人生抉择。采访2000年应届毕业生这天 ,正赶上北京沙尘暴天气 ,这来自西部的尘暴使在校园穿行的毕业生们对前途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感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就业 ,早已从“分到哪里去哪里”的单向型选择 ,发展到“想去哪里 ,能去哪里”或“能做什么 ,适合做什么”的双向、多向型选择阶段。毫无疑问 ,今天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就业 ,面临着日…  相似文献   
8.
建设五年大事记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7月1日通车。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项目。从2001年6月正式开工,到最后全线建成通车,用了五年的时间,比计划工期提前一年。2001年6月29日,全长1142公里的青藏铁路格拉段正式开工建设。开工典礼在海拔3080米的格尔木南山口车站和海拔3639米的拉萨柳吾隧道工地同时举行。2001年作为开局之年,格(尔木)望(昆)段展开施工,5个冻土工程试验段开始建设。至年底,格望段路基成形,南山口铺架基地建成。2002年,展开唐古拉山以北冻土工程和…  相似文献   
9.
当好将军的士兵──记全国少数民族优秀经理、采矿专家、企业家关绍臣黎曦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本文的主人公关绍臣在年轻时代却从未想过自己要去做一名"将军",他只是尽心尽力地做一个好"士丘"东北来的好矿长1959年,当敬爱的周总理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三月份是春意萌发的时节 ,对于在文坛已经沉寂很久的景宜来说 ,却是一个花开的季节。图文并茂、优雅真情的《节日与生存》一书使人们重又想起她。不过这一次不是小说 ,而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写的是让很多人熟悉但仍觉得神秘的纳西民族以及他们引以自豪的东巴文化。任何时候都给人强烈的民族感的景宜与记者就《节日与生存》一书进行了对话。记者 :前段时间很荣幸地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为你的作品《节日与生存》举行的研讨会。书中所写的东巴文化以及很多人物如白庚胜博士、宣科先生、张春和先生等都是我们搞民族研究和报道的人所熟悉的“名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