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走出疑古时代”,是对疑古的告别而不是否定。没有疑古的准备 ,便没有古史重建的思想。疑古在需要冲破信古网罗的时代 ,无疑是震慑思想界的强办。它上承史界革命 ,是新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坏节 ,其历史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另外 ,融贯在“层累说”中的史学主体意识及顾先生“真”的历史观念 ,展示着他在史学理论上的成就 ,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小莲 《社会科学》2003,13(3):104-109
藉医传教是传教士间接传教的重要方面 ,来华传教士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努力 ,结果 ,西医开始越来越多地为中国民众所接受 ,科学的观念也渐入人心 ,而传教方面并未达到他们预期的目的。本文通过对《中美望厦条约》谈判重要细节、林则徐请伯驾治病、李鸿章资助教会医院、谭继洵妾为传教士立碑等事件的分析 ,说明西医何以具有巨大的文化穿透力 ,进而阐释异质文化交流中的共通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传教士藉医传教,目的在"教",为中国人所接受的却是"医".藉医传教除了带来医学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还有与之相关的人文理念、制度等.西医东渐自下而上的传播路径和层次,提示着近代中国文化调适的方向;西医东渐在鸦片战争以前就已开始,显示了文化接触传播的常态性.至民国时期,西医人数仍然很少,但中、西医势力的转移已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政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根据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特点 ,制定出适当的民族宗教政策 ,并将其付诸实践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不过 ,在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上 ,也有过重大的曲折和反复 ,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 ,使党能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坚持稳健、务实的民族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医生职业化发展过程中,上海作为西医人才最为集中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地位.西医医生作为自由职业群体,无论与一般劳动阶层,还是与中医相比,其文化素养都比较高,经济收入也较高,属于比较富庶的阶层;社会声望也高,是社会择业的热门行业.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近代时期 ,欧洲城市与中国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处于同一水平。工业革命带来了欧美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拉开了与中国城市的差距。中国被动开放以后 ,来华传教士首先关注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并作出努力。上海租界领先全国 ,在污水排放、饮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方面作出表率 ,其他通商口岸和北京等城市接踵其后。公共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关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的文明。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举步维艰 ,正是中国近代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