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社会系统转型的角度看,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既有人类文明发展的外在原因,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内在必然.它标志着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科业社会转变新阶段的到来,同时正在成为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生产关系必须服从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或生产力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事实也说明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正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为上层建筑、为精神文化或道德进步提供物质条件,没有物质基础的道德发展是抽象的、虚无的。社会的发展是新旧结构的更替。这种更替固然具有系统性,但物质的支撑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只有通过市场经济变革旧的社会结构,才能…  相似文献   
3.
人类系统的整体性彰显其基本单元与结构为国家及其关系;区别于国家层次的社会基本矛盾结构,可将国家关系结构视为人类系统的宏观结构。体现为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生产既是国家亦是国家关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由此成为人类系统形成与演变的微观基础。人类系统纵横向统一发展的微观基础与宏观结构的提出是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邓小平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具有时代气息,富涵哲理。……  相似文献   
5.
人类系统的发展是纵向社会形态更替与横向融合一体化的统一,应重视文明横向发展研究.具有地缘—利益性质的文明共同体是文明融合发展的主体,不同文明共同体间的竞争与借鉴构成文明融合的基本方式,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则深刻揭示出文明融合发展的本质.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信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6.
西欧封建社会结构的多元性表现在:政治上,天主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的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的共处。这种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与文化各要素内部以及相互间的异质性产生了特殊的开放性,最终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是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逻辑体现,它表现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同时,社会形态跳跃转型思想的当代发展推动唯物史观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应进一步深化民族国家及其关系的认识,重视人类文明发展的纵横向统一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发展至当代社会,呈现出人类的阶级性在弱化而主权性和人类性在增强的发展趋向。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揭示出国家子系统的阶级性;由于人类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处于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子系统又存在主权性;而在人与自然的矛盾中,人类系统必然还具有人类性。随着全球化推动人类系统整体性的不断增强,人类性日益突出,应在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人类系统观与社会基本矛盾观的统一性,深化对人类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发育程度日益增强。变革政府社会管理体制,使其逐步从政府原有职能中分化出来,适应民众对公共服务与管理事务不断增长的需要,势在必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管理社会化转型的实践途径主要是:突出重点,逐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抓住根本,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夯实基础,积极培育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人类系统的发展是纵向层次更替与横向融合一体化之统一。物质生产是人类系统纵横向统一发展的根源。物质生产的结构及其功能揭示人类系统纵横向统一发展的客观性,物质生产自身的发展亦源于纵向传承积累与横向分工合作的相互促进。物质生产的历史演变推动人类系统纵横向统一发展的时空转换,以工业文明和世界历史的产生为标志,人类系统从封闭、孤立和分散开始走向开放、联系和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