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统计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1.
现今在我国的财政体制当中,县乡基层财政困难问题变得非常突出,原因主要有转移支付力度不够和县乡两级事权过多两方面。本文针对这两方面,利用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论来解释县乡财政困难的原因,并指出制度创新——事权的法制化是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关键任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入手,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可获得可持续农业支持能力的政策加以运用,设计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制度框架,将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土地制度改革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等诸多问题纳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的统一框架中进行综合治理,并集中探讨了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中农民社会保障的实现问题,提出了“土地和保障”并存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农村房地产的市场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民的房地产是农民除承包土地以外的最重要的财产。如果农民的房地产能像城市房地产一样进行交易,农民在务农和外出打工的基础上,就又增加了一个经营房地产的收入来源并可以利用其房地产进行融资,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开辟一道新的资金来源。如果农民的房地产能像城市房地产一样进行交易,还可以给中国的房地产业开辟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中国的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城市和乡村的和谐发展。所有这些,都将极大的促进包括乡村和城市(镇)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拟就农村房地产的市场性进行讨论。本文的理论假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粮价上涨再次引起了全世界对农业的关注.中国向来重视农业的发展,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定性研究居多.经验证明缺乏.文章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对农业基础地位进行计量分析,验证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基础地位的经典论述.研究表明: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边际效应虽然递减,但始终为正;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农业存在相同的正边际效应;中低收入国家处于经济腾飞的前夜,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边际效应更大,应该坚持实施"农业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征地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征收制度,中外学者从各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是,现有的文献都是在农村税费改革没有全面推开的制度环境中进行的研究.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0年开始在部分省市试点到全面铺开已历时五年.其间从减负和规范出发到着眼于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不断完善政策,逐步推进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阶段性成果.到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得以铺开,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从2006年开始,在对种粮农民进行直补的基础上,全部免除农业税.这些重大举措势必对农民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需要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7~2003年省级数据,文章估算了各产业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GDP增长的影响.发现工业对三个地区GDP都起着支柱作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对三个地区GDP也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增值仅对西部地区GDP有促进作用.而农业时中西部地区GDP增长都有负面作用,对东部地区GDP增长没有明显影响.其他各产业则对三个地区GDP都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锦洪 《兰州学刊》2010,(1):127-129
城市住房制度改革20年以来,住房制度改革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对改革质疑之声不断,政府对原来的制度设计也作出了修正,住房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为了克服定量研究不足的缺陷,为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文章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具体分析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各项措施在改善中低住房水平中的边际效应。研究表明,购买商品房等市场化改革措施的边际效应明显,而购买经济适用房和租赁公有住房等非市场化改革措施的效应近似于0。因此,未来的改革应该继续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同时辅以政府的住房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