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理论层面对民生需求的内涵、特征及其结构进行清晰的界定和表述,是深入研究民生问题的基本前提。民生需求是特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社会成员维持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拥有生活发展机会和能力的欲求。民生需求及其满足程度是催生民生问题的直接动因。与一般需求相比,民生需求具有多元性和层次性、发展性和地域性、社会性和关联性、结构性和差异性等特征,是一个由基础性民生需求、福利性民生需求和发展性民生需求构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2.
幸福和快乐感的凋零、缺乏家庭亲情的抚慰、青涩的成人化外表与脆弱的身心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童年生活的基调。留守儿童基于家庭环境残缺所引起的诸多问题,正是现代社会工作所关注的。构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体系和机制,既是我国城乡社会变迁的迫切需要,又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课程评价与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有发 《兰州学刊》2003,(6):201-202
课程评价起源于课程改革、创新的需要 ,是课程决策、课程研制和课程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依据。科学客观的课程评价对于课程改革和课程创新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心态的变化趋向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有发 《兰州学刊》2009,(12):113-1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社会心态中的非理性因素逐渐减少、理性因素逐渐增多;传统的身份感、地位感和归属感趋向分化和多元;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由迷茫渐趋增强;心理的压力感趋向多元;对社会公平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不同社会群体与阶层之间的陌生感逐渐弱化,阶层认同与和谐因素日益增多。社会心态的变化及其趋向,不仅折射着社会变迁过程中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又表达看未来促进我国社会心态良性发展必须予以关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归属感的嬗变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逐步变迁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不仅在心理预期、形成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不同社会阶层成员对社会的归属感在强弱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社会归属感的变化不仅对我国社会的整合方式、社区功能的完善以及公民意识的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社会心理层面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李有发 《社会工作》2009,(10):55-57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工作的需求大量增加并且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日益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特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整合社会工作资源,逐步拓展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甘肃省自然务件差、经济总量小、生态环境脆弱,社会事业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各种民生问题交织、叠加.从类型上看,甘肃省基础性民生问题突出、发展性民生问题普遍和福利性民生问题日益显现;从特点上看,甘肃省民生问题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区域差异性和长期性等一系列特点.  相似文献   
8.
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工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工作的需求大量增加并且日益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日益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社会组织发育缓慢,社会工作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立足于区域特征,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和推动社会工作发展的理念,整合社会工作资源,逐步拓展社会工作介入的领域,加大社会工作人才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